第31章 严父认错,一家和睦

关灯
天幕熄灭不过一炷香的工夫,燕王府外便传来太监尖细的传旨声:“陛下有旨,召燕王朱棣、燕王妃徐氏即刻入宫,至奉天殿面议,不得延误!” 朱棣与徐妙云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了然——经白沟河之战的天幕披露,朱元璋对他的认可已无需遮掩,此番入宫,必是关乎储位与未来的大事。

    徐达站在一旁,拍了拍朱棣的肩膀,语气郑重:“老四,大丫头,去吧。

    记住,无论陛下说什么,都要守住本心——你不仅是皇子,未来还会是大明的君主。

    ” 朱棣点头,牵起徐妙云的手,快步走向府外。

    马车轱辘碾过应天的青石板路,夜色中,奉天殿的灯火如同指引方向的星辰,在前方熠熠生辉。

    徐妙云轻轻捏了捏朱棣的手,这是他们夫妻之间互相安危的示意:“别怕。

    无论发生什么,我都陪着你。

    ” 朱棣反手握住她的手,掌心传来的温度让他瞬间安定:“有你在,我什么都不怕。

    ” 马车抵达奉天殿外,朱棣与徐妙云刚下车,便见马皇后亲自站在殿门口等候。

    马皇后快步上前,拉住徐妙云的手,眼神复杂地看了朱棣一眼,轻声道:“进去吧,你父皇在里面等你们。

    ” 两人随马皇后走进奉天殿,殿内烛火通明,却只摆着一张矮桌,桌上放着一壶未开封的酒。

    朱元璋坐在矮桌旁,穿着一身常服,头发有些凌乱,往日威严的脸上,竟带着几分疲惫与苍老——这是朱棣从未见过的模样。

     “儿臣朱棣,儿媳徐氏,参见父皇!”朱棣与徐妙云同时跪下,恭敬行礼。

     朱元璋没有像往常一样让他们起身,而是缓缓站起身,走到朱棣面前。

    他看着眼前这个曾经顽劣、如今却能独当一面的儿子,眼眶突然红了,他把朱棣拉到了龙椅处,压着他坐下,这出乎了朱棣的预料。

    但更加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朱元璋竟缓缓弯下膝盖,朝着朱棣跪了下去! “父皇!”朱棣大惊失色,连忙伸手去扶,“您这是做什么?折煞儿臣了!” 马皇后与徐妙云也吓得脸色发白,连忙上前搀扶。

    朱元璋却摆了摆手,固执地跪在地上,双手紧紧抓住朱棣的胳膊,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颤抖:“老四,你先听爹说。

    咱这一辈子,从濠州起兵到定鼎大明,杀过的人不计其数——贪官污吏、敌国降将、骄兵悍将,从一年前的胡惟庸案,到十二年后的蓝玉案,咱手上的血早就洗不干净了。

    咱知道,造的杀孽太大,夜里常常睡不着觉。

    可咱不希望,咱的儿子也走咱的老路,手上粘上同胞兄弟的血!” 朱棣看着父亲苍老的面容,听着他带着哭腔的话语,眼泪瞬间涌了出来:“父皇,您快起来!儿臣答应您,无论发生什么,都不会伤害大哥和雄英!您快起来啊!” “你得跟爹保证!”朱元璋死死盯着朱棣的眼睛,语气带着几分哀求,“日后你登基,无论标儿和雄英犯了什么错——哪怕是谋逆,你也不能杀他们!圈禁也好,贬为庶人也好,哪怕是让他们去皇陵守墓,都要留他们一命!咱朱家的人,不能自相残杀!老四,就算爹求你了!” “儿臣保证!”朱棣跪在朱元璋面前,泪水滴落在地上,“儿臣以列祖列宗的名义起誓,日后若大哥与雄英有错,必留其性命,绝不让朱家手足相残!父皇,您快起来!” 朱元璋这才缓缓起身,马皇后连忙上前扶住他,递上一块手帕。

    朱元璋擦了擦眼泪,看着朱棣,眼神中第一次充满了纯粹的骄傲——没有帝王对皇子的审视,只有父亲对儿子的认可。

     “老四,这些年,爹一直看错了。

    ”朱元璋坐在矮桌旁,示意朱棣与徐妙云坐下,语气带着几分愧疚,“咱一直以为,标儿性子仁厚,能守住大明的江山,所以才不惜屠戮功臣,为他铺路。

    可直到看了天幕,咱才明白,咱最优秀的儿子,不是标儿,是你!” 他拿起桌上的酒,为朱棣倒了一杯,推到他面前:“论手段,你能在靖难中以少胜多,击败耿炳文、李景隆、郭英、何福这些名将;论军阵,你能声东击西、迂回包抄,比起咱那些老兄弟当年的战术还要精妙;论眼光,你能看透朝廷军队的弱点,提前布局沧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