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严父认错,一家和睦

关灯
、济宁,比起你,标儿实在是太过优柔寡断。

    日后的你,无论是治国还是用兵,都已经不在爹之下了。

    ” 朱棣双手捧着酒杯,眼眶通红:“父皇过誉了。

    儿臣不过是顺势而为,若没有父皇打下的大明江山,若没有父皇的教导,儿臣什么都不是。

    何况儿臣自认比之日后,差之千里。

    ” “你不用谦虚,既然你将来能成,那么现在你依然能成,不,你一定会比天幕上说的还好。

    ”朱元璋摆了摆手,语气带着几分释然,“天幕上说,日后咱立允炆为皇太孙,是咱错了。

    咱朱重八这辈子,很少认错,但这件事,咱错了。

    爹在这里,提前为12年后的错,跟你认个错,服个软。

    ” 这句话,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让朱棣与徐妙云都愣住了。

    他们从未想过,这位铁血一生的帝王,会如此坦诚地向自己的儿子认错。

    马皇后看着朱元璋,眼中满是欣慰——她知道,朱元璋终于放下了对长子的执念,真正看清了大明未来的方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马皇后走到徐妙云身边,拉着她的手,语气温柔却坚定:“妙云,你是个好姑娘。

    从你嫁给棣儿那天起,娘就知道,你能帮衬棣儿。

    现在棣儿要当太子了,你就是太子妃;日后棣儿登基,你就是皇后——娘在这里跟你保证,无论将来发生什么,太子妃也好,皇后也罢,必须也只能是你。

    ” 徐妙云连忙起身行礼:“谢母后恩典。

    儿媳定当尽心辅佐夫君,不负母后与父皇的期望。

    ” “你也不用太拘谨。

    ”马皇后笑着扶起她,眼神中带着几分疼爱,“棣儿这孩子,性子有时候太急,还爱钻牛角尖。

    日后他要是欺负你,你不用忍着,跟娘说,娘替你教训他。

    咱朱家的媳妇,不能受委屈。

    ” 朱棣在一旁听着,忍不住笑道:“母后,儿臣哪敢欺负妙云?平日里都是她管着我。

    ” “管着你才好。

    ”马皇后瞪了他一眼,语气却满是宠溺,“有妙云在你身边,娘才放心。

    天幕上说,你日后是‘明太宗’,这说明靖难肯定成功了。

    但你要记住,当了太子,就要有太子的风范;日后当了皇帝,更要戒骄戒躁。

    宽于待人,严于律己,才能守住大明的江山,才能让天下人信服。

    ” 她顿了顿,眼神变得严肃起来:“娘知道,你打仗厉害,但治国和打仗不一样。

    日后登基,要重用贤才,体恤百姓,不能像你父皇一样,动不动就杀人。

    天幕上的永乐盛世,娘相信,你一定能实现,而且能做得更好。

    大明在你的手上,一定会越来越好。

    ” 朱棣站起身,恭敬地行了一礼:“儿臣谨记母后教诲。

    日后定当勤政爱民,重用贤才,让大明国泰民安,不负父皇与母后的期望。

    ” 朱元璋看着眼前的一家三口,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他让太监拿出珍藏的皇室佳酿,拿亲自斟酒,对朱棣说:“老四,这杯酒,爹敬你。

    祝你日后能成为一个好太子,好皇帝。

    ” 朱棣双手举杯,与朱元璋的酒杯轻轻一碰,仰头饮尽。

    酒液入喉,带着几分辛辣,却也带着几分暖意——这杯酒,不仅是父子间的和解,更是大明未来的传承。

     酒过三巡,朱元璋突然想起天幕上提到的“明成祖”庙号,脸色顿时沉了下来:“对了,老四,天幕上说你日后庙号是‘成祖’,这是谁定的?咱不知道是哪个不肖子孙,竟敢给你起这么个庙号!” 朱棣愣了一下,随即明白过来——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庙号是“太祖”,而“成祖”的庙号,意味着将朱棣与朱元璋并列,同为“祖”字辈,这在宗法礼制上是极为罕见的。

    朱元璋一生重视礼制,自然对此不满。

     “父皇,儿臣也不知道。

    ”朱棣如实回答,“或许是后世子孙觉得,儿臣靖难登基,重整大明江山,功绩卓着,才破例给了‘成祖’的庙号。

    ” “破例也不行!”朱元璋拍了拍桌子,语气坚定,“咱大明的祖训,开国皇帝为‘太祖’,后世君主只能是‘宗’——太宗、高宗、仁宗,哪有儿子跟爹一样称‘祖’的?这要是传出去,岂不是让人笑话咱朱家不懂礼制?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