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文臣交好,东宫异梦
关灯
小
中
大
。
可能是刚才急着给您拍背,有点热了。
我……我出去看看厨房的药好了没有。
” 说完,她不等朱标回应,便匆匆站起身,快步走出了房间。
来到庭院里,她靠在一棵树上,大口地喘着气,心跳依旧很快。
她抬手摸了摸自己的脸颊,滚烫滚烫的。
“为什么……为什么一想到四弟,我就会心跳加速?”她在心里一遍遍问自己,却得不到答案。
她知道,这种想法是不对的,朱棣是她的小叔子,她是朱标的妻子,可她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思绪,那些画面在脑海中反复浮现,让她沉迷,让她心慌意乱。
庭院里的风轻轻吹过,带来一阵凉意,却无法平息吕氏心中的混乱。
她看着远处燕王府的方向,眼神复杂——那里住着她的小叔子,未来的帝王,也是让她心绪不宁的根源。
她不知道,这份异样的情愫,会给她和允炆的未来,带来什么。
朱棣与徐妙云回到燕王府时,徐达早已在府中等候。
看到两人回来,徐达连忙起身,笑着道:“殿下、妙云,今日早朝的事,我已经听说了。
陛下让你总领东宫事务,这储君之位,算是彻底稳了。
” 朱棣点了点头,与徐妙云一同坐下。
他将早朝后文臣示好的事情说了一遍,语气中带着几分不以为然:“那些文臣,见风使舵倒是快。
不过我已经跟他们说了,不必在我面前贬低大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行。
” 徐达赞许地点了点头:“你做得对。
虽然吴王已经被废,但毕竟是你的兄长,若是传出你纵容文臣贬低兄长的话,对你的名声不好。
日后你登基,还需要这些文臣辅佐,太过强硬反而不好。
” 徐妙云也附和道:“夫君,爹说得对。
如今你的地位已经稳固,不必急于一时。
咱们现在要做的,是尽快熟悉东宫事务,了解朝堂的情况,为日后登基做准备。
” 朱棣看着徐妙云,眼神中满是温柔:“我知道。
方才回来的路上,我已经让人去整理东宫的文书了。
接下来的日子,可能会比较忙,辛苦你了。
” “夫妻之间,说什么辛苦。
”徐妙云笑了笑,“我会帮你处理好府里的事,让你没有后顾之忧。
对了,吴王那边……要不要派人去探望一下?毕竟是兄长,若是传出咱们不管不顾的话,也不好。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朱棣思索了片刻,点头道:“也好。
你让人准备些补品,派个稳妥的下人送去。
就说我近日事务繁忙,未能亲自探望,还请他安心养病。
” 徐妙云应了下来,起身去安排。
徐达看着两人默契的模样,心里满是欣慰:“殿下,妙云在你身边,臣很放心。
她不仅知书达理,还懂得顾全大局,是个难得的贤内助。
” 朱棣笑了笑:“是啊。
若是没有妙云,我也走不到今天。
” 三人又聊了一会儿朝堂上的事,徐达便起身告辞了。
朱棣回到书房,看着桌上堆放的东宫文书,眼神渐渐变得坚定。
他知道,总领东宫事务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有更多的事情等着他去做——稳定朝堂、安抚百姓、处理藩王事务,每一件都关乎大明的未来。
而吴王府内,吕氏看着下人送来的补品,心里更加复杂。
她知道,朱棣这是在示好,也是在提醒她——他已经掌控了一切,她和朱标,只能选择顺从。
夜色渐深,应天府内的灯火渐渐熄灭。
燕王府的书房依旧亮着灯,朱棣还在批阅文书;吴王府的病榻前,朱标已经沉沉睡去,吕氏坐在床边,眼神空洞地看着窗外;奉天殿内,朱元璋与马皇后正在商议着立储的细节,准备在一月之后的良辰,正式昭告天下,立朱棣为太子。
所有人都知道,大明的天,已经彻底变了。
朱棣的时代,即将到来,而属于朱标的东宫残梦,也终于在这日复一日的绝望中,彻底破碎。
喜欢历史天幕:永乐大帝请大家收藏:()历史天幕:永乐大帝
可能是刚才急着给您拍背,有点热了。
我……我出去看看厨房的药好了没有。
” 说完,她不等朱标回应,便匆匆站起身,快步走出了房间。
来到庭院里,她靠在一棵树上,大口地喘着气,心跳依旧很快。
她抬手摸了摸自己的脸颊,滚烫滚烫的。
“为什么……为什么一想到四弟,我就会心跳加速?”她在心里一遍遍问自己,却得不到答案。
她知道,这种想法是不对的,朱棣是她的小叔子,她是朱标的妻子,可她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思绪,那些画面在脑海中反复浮现,让她沉迷,让她心慌意乱。
庭院里的风轻轻吹过,带来一阵凉意,却无法平息吕氏心中的混乱。
她看着远处燕王府的方向,眼神复杂——那里住着她的小叔子,未来的帝王,也是让她心绪不宁的根源。
她不知道,这份异样的情愫,会给她和允炆的未来,带来什么。
朱棣与徐妙云回到燕王府时,徐达早已在府中等候。
看到两人回来,徐达连忙起身,笑着道:“殿下、妙云,今日早朝的事,我已经听说了。
陛下让你总领东宫事务,这储君之位,算是彻底稳了。
” 朱棣点了点头,与徐妙云一同坐下。
他将早朝后文臣示好的事情说了一遍,语气中带着几分不以为然:“那些文臣,见风使舵倒是快。
不过我已经跟他们说了,不必在我面前贬低大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行。
” 徐达赞许地点了点头:“你做得对。
虽然吴王已经被废,但毕竟是你的兄长,若是传出你纵容文臣贬低兄长的话,对你的名声不好。
日后你登基,还需要这些文臣辅佐,太过强硬反而不好。
” 徐妙云也附和道:“夫君,爹说得对。
如今你的地位已经稳固,不必急于一时。
咱们现在要做的,是尽快熟悉东宫事务,了解朝堂的情况,为日后登基做准备。
” 朱棣看着徐妙云,眼神中满是温柔:“我知道。
方才回来的路上,我已经让人去整理东宫的文书了。
接下来的日子,可能会比较忙,辛苦你了。
” “夫妻之间,说什么辛苦。
”徐妙云笑了笑,“我会帮你处理好府里的事,让你没有后顾之忧。
对了,吴王那边……要不要派人去探望一下?毕竟是兄长,若是传出咱们不管不顾的话,也不好。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朱棣思索了片刻,点头道:“也好。
你让人准备些补品,派个稳妥的下人送去。
就说我近日事务繁忙,未能亲自探望,还请他安心养病。
” 徐妙云应了下来,起身去安排。
徐达看着两人默契的模样,心里满是欣慰:“殿下,妙云在你身边,臣很放心。
她不仅知书达理,还懂得顾全大局,是个难得的贤内助。
” 朱棣笑了笑:“是啊。
若是没有妙云,我也走不到今天。
” 三人又聊了一会儿朝堂上的事,徐达便起身告辞了。
朱棣回到书房,看着桌上堆放的东宫文书,眼神渐渐变得坚定。
他知道,总领东宫事务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有更多的事情等着他去做——稳定朝堂、安抚百姓、处理藩王事务,每一件都关乎大明的未来。
而吴王府内,吕氏看着下人送来的补品,心里更加复杂。
她知道,朱棣这是在示好,也是在提醒她——他已经掌控了一切,她和朱标,只能选择顺从。
夜色渐深,应天府内的灯火渐渐熄灭。
燕王府的书房依旧亮着灯,朱棣还在批阅文书;吴王府的病榻前,朱标已经沉沉睡去,吕氏坐在床边,眼神空洞地看着窗外;奉天殿内,朱元璋与马皇后正在商议着立储的细节,准备在一月之后的良辰,正式昭告天下,立朱棣为太子。
所有人都知道,大明的天,已经彻底变了。
朱棣的时代,即将到来,而属于朱标的东宫残梦,也终于在这日复一日的绝望中,彻底破碎。
喜欢历史天幕:永乐大帝请大家收藏:()历史天幕:永乐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