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盐政启航与暗礁初现

关灯
嬴政的旨意如同帝国的律法,一旦颁布,便以最高的效率开始运转。

    “雪盐推行司”的牌子迅速挂在了少府下属的一处官署门前,来自少府、治粟内史衙门的精干吏员被抽调充实其中。

    天工苑则变得更加繁忙,不仅要继续改进雪盐工艺,提高效率,更要负责培训第一批由少府选派来的工匠学徒,将过滤、熬煮、结晶的核心技术倾囊相授。

     扶苏身负总领协调之责,几乎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其中。

    他穿梭于天工苑与雪盐司之间,审阅章程,核定成本,确定首批试行县邑。

    他深知此事关乎“格物”之学的信誉,也关乎自己在朝堂的立足,不容有失。

     然而,利益的蛋糕被动,暗处的抵抗也随之而来。

     阻力首先体现在人事上。

     按照朝议,需对关中地区原有的盐官、部分大盐商进行考核,择优纳入新体系。

    然而,当雪盐司的考核文书下发到各郡县时,却遇到了各种软钉子。

     有的地方盐官称病不出,交由副手应付;有的大盐商阳奉阴违,表面上积极响应,派来的却是些无关紧要的旁支子弟或账房先生,核心技术骨干和真正掌握销售渠道的核心人物一个不见;更有甚者,在一些旧齐、旧楚地域观念较重的地区,当地盐吏私下串联,散布言论:“秦人狡诈,以新盐夺我等生计,切不可将看家本领轻易授人!” 这些情况通过黑冰台和雪盐司自身的渠道,陆续汇集到扶苏的案头。

     “公子,情况不容乐观。

    ”雪盐司的一位副令,来自少府的官员王绾(借用历史人物名,时间线调整)忧心忡忡地禀报,“各地旧盐吏抵触情绪颇大,派来受训的工匠也多不尽心,甚至暗中破坏器具。

    照此下去,恐难按时在关中全面铺开雪盐生产。

    ” 扶苏看着汇报,脸上并无太多意外之色。

    他早已料到改革不会一帆风顺。

    他沉吟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