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以利为刃与商税雏形

关灯
刺杀的风波与思想的论战暂时平息,扶苏凭借雪盐、新农具以及初现雏形的“纸”与“蒙学堂”构想,成功地站稳了脚跟,并将“格物”之学的声望推向了新的高度。

    然而,他深知,仅靠几样利器和思想上的胜利,还不足以彻底扭转帝国的命运,更无法在短短数年内积累起应对未来巨变的雄厚资本。

    他需要将现有的成果,转化为更强大、更持续的驱动力。

     这一日,扶苏带着一份详尽的账册与一份新的奏疏,再次来到了章台殿。

     嬴政看着案几上那摞厚厚的、书写在改良后略显光滑的纸张上的账目,以及那份墨迹未干的奏疏,目光微动。

    他先翻开了账册。

     账册清晰地记录了雪盐推行司在关中试行数月来的收支情况。

    其利润之丰厚,即使早已心中有数,此刻看着那精确到“铢”的数字,嬴政眼底仍不禁掠过一丝惊异。

    更重要的是,账册格式新颖,条目清晰,收入、支出、结余一目了然,与他平日所看那些繁琐模糊的竹简账目截然不同。

     “此账册格式,亦是‘格物’之理?”嬴政放下账册,看向扶苏。

     “回父皇,此乃‘复式记账法’之雏形。

    ”扶苏解释道,“其核心在于‘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能更清晰反映钱粮往来,防止贪墨疏漏。

    儿臣已命雪盐司试行,效果颇佳。

    ” 嬴政不置可否,拿起了那份奏疏。

    奏疏的标题是——《请行商税试点与设立大秦钱庄疏》。

     “商税?钱庄?”嬴政微微蹙眉。

    商鞅变法以来,秦国重农抑商,虽未完全禁绝商业,但对商人课税并无系统成法,多依赖市税(市场交易税)和关津之税(关税),且往往成为官吏中饱私囊的渊薮。

    而“钱庄”一词,更是闻所未闻。

     “父皇,”扶苏知道这是触动固有利益和观念的敏感话题,语气格外慎重,“雪盐之利,已可见一斑。

    然盐铁专营,终有极限。

    天下货殖流通,其总量远超盐铁。

    以往商税杂乱无章,朝廷所得有限,而商贾利用各地度量、钱币不一,信息不畅,往往囤积居奇,牟取暴利,甚至与地方豪强勾结,隐没资产,逃避税负。

    此不仅使国库流失巨利,更易滋生腐败,扰乱民生。

    ” 他顿了顿,继续阐述:“儿臣所言商税试点,并非加重盘剥,而是‘规范’与‘开源’并举。

    其一,于咸阳及周边商业繁盛之郡县,设立‘市舶司’(管理贸易的机构),统一度量衡(推广天工苑新制的标准度量器具),对大宗商品交易,按其价值收取固定比例的‘交易税’,账目公开,杜绝私敛。

    其二,对拥有大量店铺、田产、奴婢的富商巨贾,按其资产规模,每年征收‘资产税’。

    此举,可将以往流失于吏胥与豪商之手的利润,部分收回国库。

    ” 嬴政沉默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奏疏。

    扶苏所言,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