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冬日暖阳与根基初筑
关灯
小
中
大
和气味也引来了一些非议,甚至有儒生私下议论“此乃浊物,燃烧污秽,恐非祥瑞”。
但扶苏对此并未过多辩解,只是让工匠在示范时,强调烟囱的作用和保持通风的重要性。
对于在严寒中挣扎求生的百姓而言,能够温暖地度过冬天,远比虚无缥缈的“祥瑞”更重要。
事实再一次证明了其力量,温暖战胜了非议。
这一日,扶苏在王绾的陪同下,微服来到咸阳城外的一个试点村庄。
寒风依旧,但村庄里却透着一股与往年不同的生气。
几户人家的烟囱里冒着淡淡的青烟(使用石炭或质量较差的煤会有些许烟),空气中弥漫着一丝淡淡的硫磺味(煤燃烧不完全所致),但更多的,是一种名为“希望”的暖意。
他们走进一户正在使用火炕和石炭炉的农家。
屋内虽陈设简陋,却暖意融融。
家中的老人不再蜷缩在角落瑟瑟发抖,而是坐在温暖的炕头,帮着做些简单的活计;孩童的脸蛋也不再是冻疮的紫红色,而是在暖意下透着健康的红润。
见到扶苏等人进来(他们只说是少府的吏员),老农连忙下炕,激动地就要行礼,被扶苏扶住。
“老丈,这炕,可还暖和?”扶苏温和地问道。
“暖和!太暖和了!”老农话语朴实,却充满感激,“往年这时候,冻得骨头缝都疼,夜里根本睡不着。
现在好了,睡在这热炕上,浑身都舒坦!这石炭也好用,比砍柴省事多了,还耐烧!真是……真是多谢朝廷,多谢长公子啊!”老人并不知道眼前的就是长公子,但发自内心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扶苏看着老人眼中真切的光芒,看着屋内其乐融融的景象,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和成就感。
这比任何朝堂上的赞誉,都更让他感到充实和坚定。
这就是“格物”的意义,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而是能让最底层民众真切感受到的、生活的改善。
王绾在一旁也是感慨万千,低声道:“公子,民心……这便是民心啊。
” 离开村庄时,夕阳的余晖给这个小小的村落镀上了一层金色。
扶苏回头望去,那些袅袅的炊烟(其中夹杂着些许石炭的烟),在他眼中,不再是污浊,而是升腾的生机。
章台殿内。
嬴政听着黑冰台关于“保暖三策”推行情况和民间反响的禀报,尤其是那些来自底层
但扶苏对此并未过多辩解,只是让工匠在示范时,强调烟囱的作用和保持通风的重要性。
对于在严寒中挣扎求生的百姓而言,能够温暖地度过冬天,远比虚无缥缈的“祥瑞”更重要。
事实再一次证明了其力量,温暖战胜了非议。
这一日,扶苏在王绾的陪同下,微服来到咸阳城外的一个试点村庄。
寒风依旧,但村庄里却透着一股与往年不同的生气。
几户人家的烟囱里冒着淡淡的青烟(使用石炭或质量较差的煤会有些许烟),空气中弥漫着一丝淡淡的硫磺味(煤燃烧不完全所致),但更多的,是一种名为“希望”的暖意。
他们走进一户正在使用火炕和石炭炉的农家。
屋内虽陈设简陋,却暖意融融。
家中的老人不再蜷缩在角落瑟瑟发抖,而是坐在温暖的炕头,帮着做些简单的活计;孩童的脸蛋也不再是冻疮的紫红色,而是在暖意下透着健康的红润。
见到扶苏等人进来(他们只说是少府的吏员),老农连忙下炕,激动地就要行礼,被扶苏扶住。
“老丈,这炕,可还暖和?”扶苏温和地问道。
“暖和!太暖和了!”老农话语朴实,却充满感激,“往年这时候,冻得骨头缝都疼,夜里根本睡不着。
现在好了,睡在这热炕上,浑身都舒坦!这石炭也好用,比砍柴省事多了,还耐烧!真是……真是多谢朝廷,多谢长公子啊!”老人并不知道眼前的就是长公子,但发自内心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扶苏看着老人眼中真切的光芒,看着屋内其乐融融的景象,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和成就感。
这比任何朝堂上的赞誉,都更让他感到充实和坚定。
这就是“格物”的意义,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而是能让最底层民众真切感受到的、生活的改善。
王绾在一旁也是感慨万千,低声道:“公子,民心……这便是民心啊。
” 离开村庄时,夕阳的余晖给这个小小的村落镀上了一层金色。
扶苏回头望去,那些袅袅的炊烟(其中夹杂着些许石炭的烟),在他眼中,不再是污浊,而是升腾的生机。
章台殿内。
嬴政听着黑冰台关于“保暖三策”推行情况和民间反响的禀报,尤其是那些来自底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