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细察韩信与彭城定策
关灯
小
中
大
收下韩信,对扶苏而言,如同获得了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
他并未立刻带着韩信返回咸阳或直奔北地,而是决定在彭城多停留几日。
他需要更深入地了解这个未来“兵仙”的心性、才智,以及……忠诚的底线。
扶苏以“苏复”的身份,在彭城租赁了一处清静的小院暂住。
他让护卫暗中警戒,自己则与韩信同吃同住,每日里或漫步彭城周边山水,或于院中席地而坐,谈论古今。
他不再局限于兵事,而是有意将话题引向更广阔的领域:天下地理、各国兴衰、民心向背、乃至朝堂政略。
韩信起初还有些拘谨,但见“苏先生”学识渊博且平易近人,便也逐渐放开。
令扶苏惊喜的是,韩信并非只知兵事的莽夫。
他对山川形胜有着近乎本能的敏锐,谈及魏之武卒、齐之技击、赵之胡服骑射、秦之锐士,皆能剖析其优劣,并能结合地理、国力、民情进行综合判断。
更难得的是,他虽身处微末,却对大局有着模糊但准确的直觉。
一日,两人登临彭城附近的九里山。
俯瞰脚下这片自古兵家必争之地,韩信目光灼灼,手指山川,侃侃而谈: “先生请看,彭城地处南北要冲,水陆交汇,乃中原锁钥。
然其地四战之地,无险可守。
若欲据此争雄,必先北控齐鲁,西连梁宋,南引吴楚,方有根基。
否则,纵得一时之利,终难持久。
” 他又指向远方隐约的泗水方向:“如那沛县刘季,虽有豪气,结交乡里,然困于一隅,若无外力机遇,不过一县之豪尔,难成气候。
” 他精准地点出了彭城的战略地位和刘邦此时的局限性,这份眼光,让扶苏心中暗赞。
但扶苏也敏锐地察觉到,韩信在谈论这些时,眼神中除了才智的光芒,还有一种深藏的、对自身境遇的不平与对权力地位的渴望。
他能忍受胯下之辱,并非真的心胸宽广,而是将那份屈辱化为了向上攀爬的执念。
“此子才堪大用,然其心性,需以恩义结之,以权势慑之,更需以煌煌正道导之。
若驾驭
他并未立刻带着韩信返回咸阳或直奔北地,而是决定在彭城多停留几日。
他需要更深入地了解这个未来“兵仙”的心性、才智,以及……忠诚的底线。
扶苏以“苏复”的身份,在彭城租赁了一处清静的小院暂住。
他让护卫暗中警戒,自己则与韩信同吃同住,每日里或漫步彭城周边山水,或于院中席地而坐,谈论古今。
他不再局限于兵事,而是有意将话题引向更广阔的领域:天下地理、各国兴衰、民心向背、乃至朝堂政略。
韩信起初还有些拘谨,但见“苏先生”学识渊博且平易近人,便也逐渐放开。
令扶苏惊喜的是,韩信并非只知兵事的莽夫。
他对山川形胜有着近乎本能的敏锐,谈及魏之武卒、齐之技击、赵之胡服骑射、秦之锐士,皆能剖析其优劣,并能结合地理、国力、民情进行综合判断。
更难得的是,他虽身处微末,却对大局有着模糊但准确的直觉。
一日,两人登临彭城附近的九里山。
俯瞰脚下这片自古兵家必争之地,韩信目光灼灼,手指山川,侃侃而谈: “先生请看,彭城地处南北要冲,水陆交汇,乃中原锁钥。
然其地四战之地,无险可守。
若欲据此争雄,必先北控齐鲁,西连梁宋,南引吴楚,方有根基。
否则,纵得一时之利,终难持久。
” 他又指向远方隐约的泗水方向:“如那沛县刘季,虽有豪气,结交乡里,然困于一隅,若无外力机遇,不过一县之豪尔,难成气候。
” 他精准地点出了彭城的战略地位和刘邦此时的局限性,这份眼光,让扶苏心中暗赞。
但扶苏也敏锐地察觉到,韩信在谈论这些时,眼神中除了才智的光芒,还有一种深藏的、对自身境遇的不平与对权力地位的渴望。
他能忍受胯下之辱,并非真的心胸宽广,而是将那份屈辱化为了向上攀爬的执念。
“此子才堪大用,然其心性,需以恩义结之,以权势慑之,更需以煌煌正道导之。
若驾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