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风波乍起与以静制动

关灯
“此时若强行硬顶,正中了那些人煽风点火、激化矛盾的下怀。

    ”扶苏对王绾和公输哲分析道,“他们希望看到的,就是我气急败坏,与地方、军方乃至部分朝臣对立起来。

    ” 他选择了“以静制动”的策略。

     一方面,他督促李斯、冯去疾,严格按照既定的考察标准和秦律,对三川郡那个郡丞的问题进行彻查,证据确凿,依法处置,绝不因有人求情或施压而妥协。

    此举意在立威,表明新政推行和吏治整顿的决心不容挑衅。

     另一方面,对于军中的疑虑,他通过蒙恬和王贲,向那些持保留态度的将领传递了几个信息:其一,新马具的试用效果有目共睹,北军精锐已开始换装训练,战力提升显着;其二,全面换装非一蹴而就,会有过渡期和针对性训练方案,并非蛮干;其三,天工苑愿意倾听一线将士的使用反馈,持续改进马具设计。

    这种务实和开放的态度,有效缓解了部分将领的焦虑。

     而对于朝堂上那些空泛的指责,扶苏则采取了“晾着”的态度。

    他不参与无谓的争论,也不主动上疏自辩,而是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天工苑的具体事务和新政推行的细节优化中。

    他让王绾整理了雪盐推行以来,国库增收、盐价稳定、民众赞誉的具体数据;让公输哲准备了新农具在试点区域增产、省力的详细报告;甚至将“速成班”几名寒门子弟因精通新式记账法而被破格提拔的案例,巧妙地通过冯去疾等支持者之口散播出去。

     事实,永远比言辞更有力量。

     当那些反对者发现,他们的鼓噪并未能阻止考察的继续,未能动摇皇帝对扶苏的基本信任,也未能阻挡雪盐、新农具在民间持续扩大影响力时,这股反对的声浪,便如同撞上了礁石的海浪,声势虽大,却难以造成实质破坏,反而开始渐渐回落。

     嬴政始终冷眼旁观着这一切。

    他看到了反对的声音,也看到了扶苏的应对。

    扶苏没有像以往那样直接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