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风起于青萍之末

关灯
萧何乘坐的马车,在两名黑冰台锐士的陪同下,碌碌驶离了沛县,沿着通往三川郡的官道,向着西北方向的咸阳迤逦而行。

    车轮碾过初春尚且坚硬的土地,发出单调而持续的声响,如同他此刻并不平静的内心。

    他撩开车帘,回望那渐行渐远、熟悉而微小的沛县城郭,目光复杂。

    此行,是机遇,亦是未知的漩涡。

     车厢内,萧何并未闲着。

     他摊开了随身携带的、自己整理抄录的关于漕运、赋税、刑名的笔记卷宗,以及那份盖着治粟内史与天工苑印信的调令公文。

    手指摩挲着公文上清晰的印文,他反复咀嚼着“协理漕运审计”这几个字。

     “审计……”他低声自语。

    这意味着不仅仅是核对数字,更是要深挖账目背后的真相,触及那些被刻意隐藏的利益链条。

    长公子将此重任交予他一个初来乍到的地方小吏,是信任,更是考验。

    他必须拿出足以匹配这份信任的能耐。

     他不再局限于沛县一隅的视角,而是强迫自己以更宏观的眼光,审视起这条贯通帝国东西南北的经济命脉。

    脑海中,沛县码头那模糊不清的货单、曹参提及的“风声紧”、以及之前从天工苑文书中看到的各地赋税异常点,如同零散的拼图,开始试图拼接。

    他的指尖在虚空勾勒,仿佛在描绘一张无形的漕运网络图,哪些节点是关键?哪些环节易出纰漏?敖仓郡丞系统在其中扮演何种角色?与彭城那边韩信正在调查的,又有无关联? 思绪纷繁,但他眼神却愈发清明。

    这种跳出井底、纵览全局的挑战感,让他沉寂多年的抱负重新燃起。

    他取出纸笔(得益于天工苑的造纸术,他已开始习惯使用这种轻便的载体),开始草拟抵达咸阳后,初步开展审计工作的思路与可能遇到的难点。

     与此同时,彭城码头的韩信,接到了萧何已被调往咸阳的消息。

     他正潜伏在一艘卸完货的空船阴影里,监视着对面货栈的动静。

    密信是通过特殊渠道送达的,内容简洁。

    韩信看完,默默将纸条嚼碎咽下,眼中闪过一丝了然。

     “萧何……入局了。

    ”他心中暗道。

    虽然不知萧何具体能力如何,但“苏先生”在此刻将此人调入核心,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