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初入咸阳与暗流伺机

关灯
马车驶入咸阳城,喧嚣的市井声、规整的街巷布局、以及空气中隐约弥漫的,不同于沛县乡土气息的、混合着土木、香料与一丝若有若无的官署墨香的味道,无不冲击着萧何的感官。

    他按照程序,先至驿站报到,递交文书,等待治粟内史衙门的安排。

     两名黑冰台护卫将他送至驿站后便悄然离去,如同从未出现过。

    萧何知道,自己正式踏入了这个巨大的名利场与漩涡中心,接下来的每一步,都需如履薄冰。

     治粟内史衙门的反应,比萧何预想的要快。

     次日一早,便有一名书吏前来驿站,引他前往衙门。

    接待他的是治粟内史属下的一位漕运丞,姓张,约莫四十岁年纪,面容白净,言语客气,但眼神中带着惯有的官僚审视与一丝不易察觉的疏离。

     “萧功曹,哦不,现在该称萧协理了。

    ”张漕运丞脸上堆着程式化的笑容,“长公子举荐,天工苑征辟,萧协理真是年轻有为啊。

    如今北疆军情紧急,漕运事关重大,萧协理此番重任在肩。

    ” 他寒暄几句,便吩咐属吏搬来一大摞竹简,堆在萧何暂用的案几上,几乎将其淹没。

    “这些是近三年来,敖仓至北地一线漕运的主要账目、船只调度记录、各节点仓储收支汇总,萧协理初来,可先熟悉熟悉。

    若有不明之处,可随时来问本官。

    ”语气看似关照,实则带着下马威的意味——如此海量且陈年的账目,对于一个新人而言,无异于大海捞针,短期内难有作为。

     萧何面色平静,拱手道:“多谢张丞指点,下官定当尽快熟悉。

    ” 他没有流露出任何畏难或不满情绪,只是默默地开始翻阅那堆积如山的竹简。

    他深知,这是惯例,也是考验。

    对方或许想借此让他知难而退,或者至少拖延他触及核心问题的时间。

    但他萧何,最不缺的便是耐心与细致。

     他并未盲目地从头看起,而是先快速浏览目录和概要,寻找与军粮调度、损耗异常、以及涉及彭城、敖仓等关键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