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双线出征!
关灯
小
中
大
来,是有急活——咱们的军工装备,在高精度焊接和小型化应急维修上,还存在短板,需要你的技术帮忙。
” 走进地下实验室,蔚林峰瞬间被眼前的场景震撼了——宽敞的空间里,陈列着各种军工装备的原型件:导弹外壳的钛合金半球体上,用红色标记笔圈出了几处焊缝瑕疵;旁边的小型机械臂模型,虽然比SCV小一半,却显得笨拙,关节处的间隙肉眼可见。
几位戴着白大褂的专家正围着一台焊接设备讨论,眉头紧锁。
“这是咱们最新的导弹外壳样品,”李司令指着钛合金半球体,“要求焊缝误差≤0.005mm,现有机械臂最多只能做到0.01mm,差一点就达不到实战要求,只能靠老焊工手工补焊,效率低还不稳定。
还有这个装甲车应急维修机械,重5吨,战场部署要靠吊车,根本没法快速响应——咱们的边防部队在高原巡逻,车坏了只能靠人力修,太苦了。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蔚林峰走近导弹外壳,用手指轻轻拂过焊缝——能感觉到细微的凸起,那是手工补焊的痕迹。
他想起父亲说过“当年部队的工程车,焊缝全靠手焊,师傅们眼睛都熬红了”,心里突然涌起一股强烈的责任感:原来国家的军工装备,还有这么多需要突破的地方;原来自己造的SCV,真的能帮上忙。
“李司令,您放心,我试试。
”蔚林峰拿出平板,刚想调用系统资料,脑海里突然响起机械音: 【检测到军工核心需求(高精度焊接+小型化应急维修),解锁专属方案——“铁卫-1型”人型工程机械: 基础参数:高度2米,宽度0.8米,重量3吨(仅为SCV的1/4),采用航空钛合金骨架(密度低、强度高,适配高原/低温环境); 核心技术: 液压关节:保留SCV的钛钢密封结构,精度提升至0.003mm(超越导弹焊接需求),新增“自适应压力调节”,焊接时自动补偿材料热变形; 焊接模块:集成军工级等离子焊枪,适配钛合金、高强度钢等材料,AI程序可导入焊缝模型,实现全自动焊接(误差≤0.002mm); 应急功能:手臂可切换为扳手、钳子等工具,自带30分钟应急电源,能在无外部供电时完成简单维修; 后续扩展:预留“喷气推进器”接口(需点影响力兑换),激活后可实现5米内短距离跳跃,适配复杂地形; 研发条件:需军区提供航空钛合金板材(厚度0.5-2mm)、低温环境模拟实验室(-40℃至50℃),以及3名焊接工艺专家协作。
】 “有方案了!”蔚林峰兴奋地举起平板,按照系统提示画出“铁卫-1型”的三维草图,“您看,这是小型化方案:高度2米,重量3吨,液压精度能到0.003mm,焊接误差≤0.002mm,完全能满足导弹外壳的需求;手臂能变工具,战场维修不用吊车,一个人就能部署。
要是军区能提供材料和实验室,我4周就能做出原型机!” 实验室里的专家们立刻围了过来,指着草图上的液压关节议论:“这个自适应压力调节设计好!钛合金焊接时热变形大,普通机械臂没法补偿,这个方案能解决!”“3吨重,刚好能装在装甲车后备箱,边防部队用得上!”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专家,戴着老花镜仔细看了半天,激动地说:“蔚总,你这个关节结构,比我们引进的德国技术还紧凑!要是能成,咱们的焊接机械臂就不用再进口了!” 李司令看着草图,又看了看蔚林峰坚定的眼神,重重拍了下桌子:“好!所有条件都满足!航空钛合金明天就从西安飞机厂调过来,低温实验室用3号舱,24小时开放;焊接专家我派最资深的张教授团队配合你,资金不够随时说——蔚总,这次要是能突破,你就是咱们军工装备升级的大功臣!” 蔚林峰心里一阵滚烫。
他想起刚才看到的导弹外壳,想起边防部队在高原修车的场景,想起父亲说的
” 走进地下实验室,蔚林峰瞬间被眼前的场景震撼了——宽敞的空间里,陈列着各种军工装备的原型件:导弹外壳的钛合金半球体上,用红色标记笔圈出了几处焊缝瑕疵;旁边的小型机械臂模型,虽然比SCV小一半,却显得笨拙,关节处的间隙肉眼可见。
几位戴着白大褂的专家正围着一台焊接设备讨论,眉头紧锁。
“这是咱们最新的导弹外壳样品,”李司令指着钛合金半球体,“要求焊缝误差≤0.005mm,现有机械臂最多只能做到0.01mm,差一点就达不到实战要求,只能靠老焊工手工补焊,效率低还不稳定。
还有这个装甲车应急维修机械,重5吨,战场部署要靠吊车,根本没法快速响应——咱们的边防部队在高原巡逻,车坏了只能靠人力修,太苦了。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蔚林峰走近导弹外壳,用手指轻轻拂过焊缝——能感觉到细微的凸起,那是手工补焊的痕迹。
他想起父亲说过“当年部队的工程车,焊缝全靠手焊,师傅们眼睛都熬红了”,心里突然涌起一股强烈的责任感:原来国家的军工装备,还有这么多需要突破的地方;原来自己造的SCV,真的能帮上忙。
“李司令,您放心,我试试。
”蔚林峰拿出平板,刚想调用系统资料,脑海里突然响起机械音: 【检测到军工核心需求(高精度焊接+小型化应急维修),解锁专属方案——“铁卫-1型”人型工程机械: 基础参数:高度2米,宽度0.8米,重量3吨(仅为SCV的1/4),采用航空钛合金骨架(密度低、强度高,适配高原/低温环境); 核心技术: 液压关节:保留SCV的钛钢密封结构,精度提升至0.003mm(超越导弹焊接需求),新增“自适应压力调节”,焊接时自动补偿材料热变形; 焊接模块:集成军工级等离子焊枪,适配钛合金、高强度钢等材料,AI程序可导入焊缝模型,实现全自动焊接(误差≤0.002mm); 应急功能:手臂可切换为扳手、钳子等工具,自带30分钟应急电源,能在无外部供电时完成简单维修; 后续扩展:预留“喷气推进器”接口(需点影响力兑换),激活后可实现5米内短距离跳跃,适配复杂地形; 研发条件:需军区提供航空钛合金板材(厚度0.5-2mm)、低温环境模拟实验室(-40℃至50℃),以及3名焊接工艺专家协作。
】 “有方案了!”蔚林峰兴奋地举起平板,按照系统提示画出“铁卫-1型”的三维草图,“您看,这是小型化方案:高度2米,重量3吨,液压精度能到0.003mm,焊接误差≤0.002mm,完全能满足导弹外壳的需求;手臂能变工具,战场维修不用吊车,一个人就能部署。
要是军区能提供材料和实验室,我4周就能做出原型机!” 实验室里的专家们立刻围了过来,指着草图上的液压关节议论:“这个自适应压力调节设计好!钛合金焊接时热变形大,普通机械臂没法补偿,这个方案能解决!”“3吨重,刚好能装在装甲车后备箱,边防部队用得上!”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专家,戴着老花镜仔细看了半天,激动地说:“蔚总,你这个关节结构,比我们引进的德国技术还紧凑!要是能成,咱们的焊接机械臂就不用再进口了!” 李司令看着草图,又看了看蔚林峰坚定的眼神,重重拍了下桌子:“好!所有条件都满足!航空钛合金明天就从西安飞机厂调过来,低温实验室用3号舱,24小时开放;焊接专家我派最资深的张教授团队配合你,资金不够随时说——蔚总,这次要是能突破,你就是咱们军工装备升级的大功臣!” 蔚林峰心里一阵滚烫。
他想起刚才看到的导弹外壳,想起边防部队在高原修车的场景,想起父亲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