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双线出征!
关灯
小
中
大
“工业兴国”,突然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却也更有力量。
他握着李司令的手:“李司令,我一定尽全力!不只是做出‘铁卫-1型’,还要让它成为咱们国家自主可控的军工技术!” 系统提示音适时响起:【军工合作正式启动,获得军区顶级资源支持(材料+实验室+专家),影响力+;“铁卫-1型”方案获军工专家高度认可,解锁“军工级AI焊接算法”,当前总影响力:!】 下午四点,合作协议签订完毕。
李司令把一枚三等功勋章别在蔚林峰胸前,勋章的金属光泽映着他的眼睛:“这枚勋章,是提前给你的奖励。
等‘铁卫-1型’成功那天,我亲自给你记二等功!” 离开军区时,夕阳正落在远处的训练场,战士们的训练声此起彼伏。
蔚林峰摸着胸前的勋章,心里满是自豪——以前总觉得“军工”离自己很远,现在才知道,普通人也能通过自己的技术,为国家的安全出一份力。
他拿出手机,给父亲打了个电话:“爸,我跟军区合作了,要造能帮部队修装备的机械,以后咱们的工厂,也是为国家做事的工厂了。
” 电话那头,父亲的声音带着哽咽:“好……好啊……小峰,你比爸强,爸为你骄傲。
” 回到工厂时,天色已经擦黑。
蔚林峰刚走进车间,就接到了蔚国栋的视频电话。
镜头里,非洲的夕阳是橙红色的,地形改造器正在平整一片红土,当地村民围着机械欢呼,有的还拿着自家种的香蕉往赵刚手里塞。
“小峰!我们刚平整完30亩地,当地水利部门的工程师来了,说咱们的灌溉渠设计得比他们的还合理!”蔚国栋的脸上沾着红土,却笑得格外灿烂,手里的旧扳手放在旁边的工具箱上,“赵哥帮我们联系了医疗队,明天给村民免费体检,他们都喊‘中国朋友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屏幕里,村民们对着镜头挥手,用不太标准的中文喊着“谢谢”。
蔚林峰看着这一幕,突然觉得眼眶发热——一边是非洲红土上的农田希望,一边是军区实验室里的技术突围,两条看似不相交的线,都系着“中国智造”的印记。
“叔,注意休息,有问题随时跟我和赵哥说。
”挂了电话,林晓拿着“铁卫-1型”的研发计划表跑过来:“峰哥,军区的钛合金明天早上到,张教授团队已经在路上了,实验室的对接人也联系好了,我把研发进度拆成了4周:第一周做液压关节,第二周集成焊接模块,第三周低温测试,第四周组装原型机,刚好能赶上军区的deadline!” 李铁山也凑过来,手里拿着一张液压关节的零件图:“小峰,你看这个关节轴承,咱们用钛钢废料加工就行,精度能保证,还能省点材料钱。
我已经让工人准备好机床了,明天一早就开工。
” 车间里的灯亮得刺眼,“铁卫-1型”的草图被贴在最显眼的位置,旁边是非洲项目的地形图。
蔚林峰看着忙碌的团队,看着墙上父亲的“劳动模范”奖状,突然想起系统里预留的“喷气推进器”接口——那是未来的方向,或许有一天,“铁卫-1型”能带着中国技术,走向更多需要它的地方。
他走到车间中央,看着SCV的蓝色涂装,心里充满了干劲。
非洲的红土需要改造,国家的军工需要突破,父亲的工厂需要更广阔的未来——而这一切,都要从眼前的每一个零件、每一次焊接开始。
夜色渐深,工厂的灯依旧亮着。
李铁山带着工人调试机床,林晓在电脑上细化研发计划,蔚林峰则拿着“铁卫-1型”的草图,在上面标注着明天要和张教授讨论的焊接参数。
窗外的月光洒进来,落在钛合金板材上,泛着冷冽却充满希望的光。
双线出征,不仅是技术的突围,更是一个中国小厂对“工业兴国”的践行——从漫展到非洲,从民用到军工,这条路,他们会一直走下去。
喜欢硬核机甲:从漫展炸场到工业霸权请大家收藏:()硬核机甲:从漫展炸场到工业霸权
他握着李司令的手:“李司令,我一定尽全力!不只是做出‘铁卫-1型’,还要让它成为咱们国家自主可控的军工技术!” 系统提示音适时响起:【军工合作正式启动,获得军区顶级资源支持(材料+实验室+专家),影响力+;“铁卫-1型”方案获军工专家高度认可,解锁“军工级AI焊接算法”,当前总影响力:!】 下午四点,合作协议签订完毕。
李司令把一枚三等功勋章别在蔚林峰胸前,勋章的金属光泽映着他的眼睛:“这枚勋章,是提前给你的奖励。
等‘铁卫-1型’成功那天,我亲自给你记二等功!” 离开军区时,夕阳正落在远处的训练场,战士们的训练声此起彼伏。
蔚林峰摸着胸前的勋章,心里满是自豪——以前总觉得“军工”离自己很远,现在才知道,普通人也能通过自己的技术,为国家的安全出一份力。
他拿出手机,给父亲打了个电话:“爸,我跟军区合作了,要造能帮部队修装备的机械,以后咱们的工厂,也是为国家做事的工厂了。
” 电话那头,父亲的声音带着哽咽:“好……好啊……小峰,你比爸强,爸为你骄傲。
” 回到工厂时,天色已经擦黑。
蔚林峰刚走进车间,就接到了蔚国栋的视频电话。
镜头里,非洲的夕阳是橙红色的,地形改造器正在平整一片红土,当地村民围着机械欢呼,有的还拿着自家种的香蕉往赵刚手里塞。
“小峰!我们刚平整完30亩地,当地水利部门的工程师来了,说咱们的灌溉渠设计得比他们的还合理!”蔚国栋的脸上沾着红土,却笑得格外灿烂,手里的旧扳手放在旁边的工具箱上,“赵哥帮我们联系了医疗队,明天给村民免费体检,他们都喊‘中国朋友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屏幕里,村民们对着镜头挥手,用不太标准的中文喊着“谢谢”。
蔚林峰看着这一幕,突然觉得眼眶发热——一边是非洲红土上的农田希望,一边是军区实验室里的技术突围,两条看似不相交的线,都系着“中国智造”的印记。
“叔,注意休息,有问题随时跟我和赵哥说。
”挂了电话,林晓拿着“铁卫-1型”的研发计划表跑过来:“峰哥,军区的钛合金明天早上到,张教授团队已经在路上了,实验室的对接人也联系好了,我把研发进度拆成了4周:第一周做液压关节,第二周集成焊接模块,第三周低温测试,第四周组装原型机,刚好能赶上军区的deadline!” 李铁山也凑过来,手里拿着一张液压关节的零件图:“小峰,你看这个关节轴承,咱们用钛钢废料加工就行,精度能保证,还能省点材料钱。
我已经让工人准备好机床了,明天一早就开工。
” 车间里的灯亮得刺眼,“铁卫-1型”的草图被贴在最显眼的位置,旁边是非洲项目的地形图。
蔚林峰看着忙碌的团队,看着墙上父亲的“劳动模范”奖状,突然想起系统里预留的“喷气推进器”接口——那是未来的方向,或许有一天,“铁卫-1型”能带着中国技术,走向更多需要它的地方。
他走到车间中央,看着SCV的蓝色涂装,心里充满了干劲。
非洲的红土需要改造,国家的军工需要突破,父亲的工厂需要更广阔的未来——而这一切,都要从眼前的每一个零件、每一次焊接开始。
夜色渐深,工厂的灯依旧亮着。
李铁山带着工人调试机床,林晓在电脑上细化研发计划,蔚林峰则拿着“铁卫-1型”的草图,在上面标注着明天要和张教授讨论的焊接参数。
窗外的月光洒进来,落在钛合金板材上,泛着冷冽却充满希望的光。
双线出征,不仅是技术的突围,更是一个中国小厂对“工业兴国”的践行——从漫展到非洲,从民用到军工,这条路,他们会一直走下去。
喜欢硬核机甲:从漫展炸场到工业霸权请大家收藏:()硬核机甲:从漫展炸场到工业霸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