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不要脑袋了?

关灯
热闹的码头区。

    这里商铺林立,人流如织,三教九流混杂,反而更容易隐藏。

     他们找了家看起来还算干净的临河茶摊,将马车停在远处隐蔽处,王承恩陪着朱由检走进茶摊,在角落坐下,要了一壶最便宜的粗茶和两碟点心。

    黄轩则乖巧地(被迫)趴在桌子底下。

     茶摊里人声嘈杂,各种消息如同运河里的水流般交汇。

     “……听说了吗?南京那边,史可法史大人和马士英马大人好像为了立谁吵翻天了!” “可不是!有说要立福王的,有说要立潞王的……这北京刚丢,南边就……” “嘘!小声点!不要脑袋了?” “怕什么?这沧州地界,现在是刘总兵说了算!他老人家不发话,南京那边吵破天也没用!” “刘总兵?嘿,他老人家现在可是香饽饽,手握重兵,南边谁不得看他脸色?” “唉,只是苦了我们这些老百姓,这兵荒马乱的,粮价一天三涨,这日子可怎么过……” 听着这些议论,朱由检端着粗瓷茶杯的手微微颤抖,茶水漾了出来。

    福王!潞王!他们果然……已经在商议另立新君了!自己这个皇帝,尚未到达南京,似乎就已经成了“先帝”? 一股冰凉的绝望再次攫住了他的心脏。

     黄轩在桌子底下用爪子轻轻碰了碰崇祯的脚踝,传递过去一丝安慰的情绪。

    “陛下,稳住。

    局势未明,我们还有机会。

    ” 就在这时,旁边一桌几个行商模样的人的谈话引起了黄轩的注意。

     “王掌柜,你这次从南边来,消息灵通,可知南京那边,到底更属意哪位王爷?”一个瘦小商人低声问道。

     被称作王掌柜的胖商人左右看看,压低声音:“据我在南京户部那位远亲透露,马阁老和江北四镇的高杰、黄得功几位军头,似乎更倾向拥立福王,毕竟他是神宗皇帝嫡孙,伦序最近……而史阁老和东林清流那边,则属意潞王,说福王……嗯,有些不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哼,什么贤不贤,不过是党争罢了!”另一个商人冷哼道,“如今这世道,兵强马壮者说话!刘泽清在这里按兵不动,不就是待价而沽?我看哪边给的好处多,他就倒向哪边!” “慎言,慎言!” 朱由检听着这些话,脸色越来越白。

    党争!拥立!军头跋扈!这一切,与他当初在北京时面临的困境何其相似!难道这大明的痼疾,到了江南依旧无法避免吗? 他感到一阵头晕目眩,几乎要坐不稳。

     “陛下!”王承恩连忙扶住他,满脸担忧。

     黄轩也急了,再听下去,崇祯非得心态爆炸不可。

    他必须做点什么,转移注意力,同时也解决他们迫在眉睫的物资问题。

     他看了看朱由检腰间,那里悬挂着一枚看起来质地普通的玉佩——那是崇祯贴身之物,也是他们现在唯一看起来还能值点钱的东西了(那箱钱财大部分藏在了船上)。

     “汪!”黄轩叫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