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矿石

关灯
景弈上前,对林嫣然做了个“请”的手势。

     林嫣然知道,这次见面结束了。

    她再次行礼,跟着景弈,默默退出了这处充满肃杀之气的庭院。

     回去的路上,她的脚步比来时轻快了许多。

     虽然前路依旧艰险,虽然萧璟的态度依旧冰冷莫测。

     但她知道,她终于不再是那个只能被动等待审判的囚徒。

     她有了笔,有了纸,有了一个可以书写想法、展现价值的机会。

     脑海中,光屏上积分和能量稳定存在,那残破的齿轮似乎也隐隐传递出一丝微弱的、鼓励般的波动。

     抱着那本空白的册子和笔回到听竹轩,林嫣然坐在书案前,久久未动。

     窗外,竹影摇曳。

     她提起笔,蘸饱了墨,在册子第一页,郑重地写下了第一个字—— “疆”。

     那本空白的册子,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沉甸甸地压在听竹轩的书案上。

    墨迹已干的“疆”字,孤零零地占据着首页,带着一种孤注一掷的郑重。

     林嫣然知道,这不仅是萧璟给她划下的一条路,更是一个无形的考场。

    她那些零散的、稚嫩的念头,将不再是脑海中的空想,而是需要落于纸面,接受最严苛审视的“策论”。

    写得好,或许能换来更多资源和更宽松的环境;写得不好,或者被他认为毫无价值,那刚刚争取到的一线生机,可能随时断绝。

     压力如山,却也激发了她骨子里那股不肯服输的韧劲。

     她不再仅仅满足于阅读那三本书。

    每当夜深人静,碧桃睡下后,她便集中精神,反复“翻阅”脑海中那本系统出品的《边陲风物志》和《京城杂闻录(残卷)》。

    系统光屏的亮度被她调到最低,如同黑暗中一点微弱的萤火,映照着她专注的侧脸。

     《边陲风物志》里那些关于物产、地理、气候的枯燥描述,被她拆解、重组,与《农桑辑要》、《百工初解》里的知识相互印证、碰撞。

     “西疆之地,多风少雨,日照充足……”她喃喃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