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杭州服装人的二十年
关灯
小
中
大
这碗饭,虽然稳定,但吃不饱也饿不死,不是长久之计。
创业的念头,像草一样在心里疯长。
2009年5月-2011年初:第一桶金,尾货掘金——嗅到“库存”里的黄金 心一横,从银行出来了。
周围人都说我疯了,铁饭碗不要。
但我清楚,我要的不是稳定,是可能性。
出来干嘛?我盯上了“库存尾货”。
在银行时就跟小企业主打交道,知道他们最头疼的就是库存压资金。
四季青市场那么大,每天都有新款上,每天也有老款压仓底。
我就像个“收破烂的”,专门去收这些尾货。
别人眼里是垃圾,我眼里是宝贝。
便宜收来,整理分类,在1688上做批发。
因为价格极具优势,质量也不差,一下子打开了销路,特别是三四线城市的服装店老板,特别喜欢。
这第一桶金,赚的就是“信息差”和“胆子大”的钱。
让我明白: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在不起眼的地方,往往藏着最大的机会。
2011-2012年:尝试做品牌和做网批——档口里的江湖 尾货生意毕竟不稳定,货品不可控。
我想做点“正经”生意。
四季青的档口开始扩大,尝试多元化的经营模式,一边守档口做实体批发,一边继续经营1688网批。
档口生意是所大学。
南来北往的客商,形形色色。
有豪爽的,有斤斤计较的,有拿了货跑路的。
你得会看人,会来事,还得镇得住场子。
同时做线上线下,才发现“网批”效率更高,覆盖面更广,但实体档口能建立更深的信任。
我开始琢磨,能不能把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 2013年:网批业务爆发,荣膺阿里“红人”——站上风口 那几年,1688平台飞速发展。
我靠着在四季青摸爬滚打对货品的理解,加上之前摆地摊练就的“用户感”,网批业务爆了。
销量冲进平台前十,被阿里巴巴邀请去年会,还给了个“十大专家红人”的称号,走了回红毯。
那一刻,确实有点飘。
但冷静下来想,这成功一半是努力,一半是平台红利。
关键是,要敬畏趋势,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但风停了怎么办?必须得有自己的核心能力。
平台的红利,吃不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014-2020年:双品牌驱动,微商破局——在争议中筑起护城河 电商竞争越来越激烈,流量成本飙升。
我看到微信生态的崛起,感觉新的机会来了。
很多人对微商印象不好,认为是传销、刷屏。
但我认为,工具无所谓好坏,看你怎么用。
我决定赌一把,开辟第二战场——做SUDUHOOD品牌,搞微商。
内部反对声很大,觉得不务正业,伤品牌。
我力排众议,认定这是“社交电商”
创业的念头,像草一样在心里疯长。
2009年5月-2011年初:第一桶金,尾货掘金——嗅到“库存”里的黄金 心一横,从银行出来了。
周围人都说我疯了,铁饭碗不要。
但我清楚,我要的不是稳定,是可能性。
出来干嘛?我盯上了“库存尾货”。
在银行时就跟小企业主打交道,知道他们最头疼的就是库存压资金。
四季青市场那么大,每天都有新款上,每天也有老款压仓底。
我就像个“收破烂的”,专门去收这些尾货。
别人眼里是垃圾,我眼里是宝贝。
便宜收来,整理分类,在1688上做批发。
因为价格极具优势,质量也不差,一下子打开了销路,特别是三四线城市的服装店老板,特别喜欢。
这第一桶金,赚的就是“信息差”和“胆子大”的钱。
让我明白: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在不起眼的地方,往往藏着最大的机会。
2011-2012年:尝试做品牌和做网批——档口里的江湖 尾货生意毕竟不稳定,货品不可控。
我想做点“正经”生意。
四季青的档口开始扩大,尝试多元化的经营模式,一边守档口做实体批发,一边继续经营1688网批。
档口生意是所大学。
南来北往的客商,形形色色。
有豪爽的,有斤斤计较的,有拿了货跑路的。
你得会看人,会来事,还得镇得住场子。
同时做线上线下,才发现“网批”效率更高,覆盖面更广,但实体档口能建立更深的信任。
我开始琢磨,能不能把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 2013年:网批业务爆发,荣膺阿里“红人”——站上风口 那几年,1688平台飞速发展。
我靠着在四季青摸爬滚打对货品的理解,加上之前摆地摊练就的“用户感”,网批业务爆了。
销量冲进平台前十,被阿里巴巴邀请去年会,还给了个“十大专家红人”的称号,走了回红毯。
那一刻,确实有点飘。
但冷静下来想,这成功一半是努力,一半是平台红利。
关键是,要敬畏趋势,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但风停了怎么办?必须得有自己的核心能力。
平台的红利,吃不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014-2020年:双品牌驱动,微商破局——在争议中筑起护城河 电商竞争越来越激烈,流量成本飙升。
我看到微信生态的崛起,感觉新的机会来了。
很多人对微商印象不好,认为是传销、刷屏。
但我认为,工具无所谓好坏,看你怎么用。
我决定赌一把,开辟第二战场——做SUDUHOOD品牌,搞微商。
内部反对声很大,觉得不务正业,伤品牌。
我力排众议,认定这是“社交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