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致命的桃色陷阱《二》

关灯
个计划的主谋正是罗石勇的小姨张伟兰。

    张伟兰曾在河北的一些矿上开过小商店,在与矿工们的日常闲聊中,她听闻了有人冒充家属骗领赔偿金的事情。

    然而,她并不满足于这种低级的犯罪方式,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开始构思一个更为“高明”、看似天衣无缝的犯罪计划。

    那就是与其冒充死者家属,不如直接冒充死者的身份,把死者变成自己的家属,这样就能顺理成章地索要赔偿款。

     2012年7月,张伟兰开始实施她的罪恶计划。

    她找到罗石勇的妻子马金花和岳母张国权,以一个看似合理的借口借用了罗石勇的身份证,一场偷天换日的骗局就此拉开了序幕。

     张伟兰的计划分为三步,每一步都经过了深思熟虑,且有专人负责,环环相扣,宛如一台精密运转的犯罪机器。

     第一步是选目标,挑选合适的受害者。

    这个任务由王正秀的表哥黄元才负责。

    他们将目标锁定为那些外出打工、家境贫寒、知识匮乏且文化程度低的年轻男子。

    这些人往往孤身一人在外,渴望改变命运,对突如其来的“机遇”缺乏足够的警惕性,很容易成为犯罪分子的猎物。

     经过一番寻觅,在成都建筑工地上打工的李子华进入了他们的视线。

    黄元才等人通过各种渠道打听到了李子华的手机号,随后,王正秀登场,她假装打错电话,开启了这场精心策划的骗局。

    她用甜美的声音和热情的态度,迅速拉近了与李子华的距离,从偶然的问候到贴心的关怀,一步步将李子华引入了她设下的桃色陷阱。

     第二步是选矿厂,也就是选择作案的地点。

    张伟兰在这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

    她深知大型矿企管理规范,招工流程严格,身份登记细致,安全制度健全,在这样的环境下作案难度极大,风险也高。

    因此,她将目光投向了那些小型的、私人的矿井。

     这些小矿井管理松散,筛查不严,工人身份登记往往流于形式,很容易让冒名顶替者混进去。

    而且,一旦发生事故,矿主们为了避免麻烦,减少损失,大多愿意花钱消灾,这就为他们骗取赔偿金提供了便利条件。

    为了实施这起案件,他们先后考察了三个矿井,在不断尝试和筛选后,最终选定了事发的智勇铁矿。

    在选定矿井的同时,张伟兰向马金花索要了罗石勇的身份证,并将其交给了王正秀。

    起初,马金花和岳母并不知道张伟兰拿身份证的真正目的,但出于对亲人的信任,她们没有过多怀疑和过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三步便是实施作案,这是整个计划的核心环节,也是最残忍的一步。

    当王正秀成功将李子华骗到河北后,找机会偷偷藏起了他的身份证,随后拿出罗石勇的身份证,让李子华冒用。

    此时,跟着李子华一起到矿上打工的四个人,其实都是他们的同伙,在矿上工作了一个月左右,他们觉得时机已经成熟。

     8月2号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