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林宸的心理素描
关灯
小
中
大
向一个不存在的IP地址。
” 林宸继续他的侧写:“第五,他可能有心理学或相关领域的教育背景,甚至可能是从业者。
”他在白板上写下“心理学背景”,“他对暗示技术的应用太过专业,不是业余爱好者能够掌握的。
可能是大学教师、心理咨询师,或者曾经在这些领域工作过。
” “李教授提供的名单上有几个这样的人。
”陈建国插话,“我正在安排人手逐个排查。
” “第六,”林宸的笔迹越发有力,“他年龄可能在35-50岁之间。
”写下“中年”二字,“这个年龄足够他积累必要的知识和经验,同时又处于事业可能遇到瓶颈的阶段,这种挫折感可能加剧了他对成功人士的嫉妒和控制欲。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七,他很可能独居,社交圈狭窄。
”林宸写下“孤僻”,“这种精密的操作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不太可能有家庭牵绊。
他的社交需求可能完全通过网络满足,特别是在他创建的论坛上,那里他是绝对的主宰者。
” 张猛若有所思:“就像躲在网络后面的蜘蛛,静静地编织着自己的网,等待猎物上门。
” “非常形象的比喻。
”林宸赞许道,“第八,他可能有某种身体上的特征或缺陷,导致他更倾向于隐藏在网络后面。
”写下“隐藏身份”,“可能是外貌上的不自信,也可能是身体残疾,使他更愿意选择这种不需要直面受害者的犯罪方式。
” 林宸放下马克笔,退后一步,审视着白板上的人物侧写:“总结来说,我们面对的是一位高智商、高学历的中年男性,心理学背景,可能有过被语言伤害的经历,现在通过网络施展他对他人的控制欲。
他孤僻自恋,隐藏身份,欣赏自己的犯罪作品,甚至可能正在关注我们的调查进展。
” 会议室里一片沉默,每个人都在消化这个令人不安的侧写。
“这样的人...”赵思妍轻声说,“现实中真的存在吗?” “不仅存在,而且可能就在我们周围。
”林宸语气沉重,“可能是我们曾经的同学,曾经的同事,甚至可能在某些学术会议上与我们擦肩而过。
” 陈建国站起身,在会议室里踱步:“这个侧写很有价值,但范围还是太广。
我们需要更具体的指向。
” 林宸点头同意:“我建议从几个方向入手:第一,排查本地高校和心理机构的从业人员,特别是那些有伦理学争议或曾经被投诉过的;第二,监控论坛上的可疑用户,特别是那个发布‘执法者思维盲区’帖子的匿名用户;第三...” 他的话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断。
一名年轻警员探头进来,面色紧张:“陈队,刚接到通知,又发生了一起意外死亡。
知名建筑师陈磊,从自己设计的建筑上坠落。
现场发现了这个...”警员举起一个证物袋,里面装着一张熟悉的贺卡。
会议室里的空气瞬间凝固。
林宸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
对手不仅在关注他们的调查,甚至在向他们挑衅——又一个“意外”,又一张“心灵灯塔”的贺卡。
这场看不见的心理战,正在升级。
“准备好车。
”陈建国打破沉默,声音冷峻,“我们去现场。
林宸,我要你特别留意任何可能与心理侧写相符的细节。
” 在前往现场的车上,林宸凝视着窗外飞速后退的城市景观。
高楼大厦如同现代文明的纪念碑,而其中某扇窗户后面,可能就藏着那个操控死亡的“隐形推手”。
他回想起警校时期教授的教诲:“侧写不是算命,而是基于证据的合理推测。
每个罪犯都会在现场留下两部分痕迹:物理痕迹和心理痕迹。
” 现在的关键是找到那个连接所有受害者的心理痕迹——那个只有“隐形推手”才会留下的独特印记。
到达现场时,建筑师陈磊的遗体已经被移走,但坠落点的标记和残留的血迹仍然触目惊心。
林宸戴上手套,开始仔细勘查现场。
与之前几起案件一样,现场看起来完全像是一场意外或自杀。
没有任何打斗痕迹,没有遗书,没有明显的外力作用。
但在死者的工作室里,林宸发现了一些不寻常的细节。
书桌上整齐地摆放着建筑图纸
” 林宸继续他的侧写:“第五,他可能有心理学或相关领域的教育背景,甚至可能是从业者。
”他在白板上写下“心理学背景”,“他对暗示技术的应用太过专业,不是业余爱好者能够掌握的。
可能是大学教师、心理咨询师,或者曾经在这些领域工作过。
” “李教授提供的名单上有几个这样的人。
”陈建国插话,“我正在安排人手逐个排查。
” “第六,”林宸的笔迹越发有力,“他年龄可能在35-50岁之间。
”写下“中年”二字,“这个年龄足够他积累必要的知识和经验,同时又处于事业可能遇到瓶颈的阶段,这种挫折感可能加剧了他对成功人士的嫉妒和控制欲。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七,他很可能独居,社交圈狭窄。
”林宸写下“孤僻”,“这种精密的操作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不太可能有家庭牵绊。
他的社交需求可能完全通过网络满足,特别是在他创建的论坛上,那里他是绝对的主宰者。
” 张猛若有所思:“就像躲在网络后面的蜘蛛,静静地编织着自己的网,等待猎物上门。
” “非常形象的比喻。
”林宸赞许道,“第八,他可能有某种身体上的特征或缺陷,导致他更倾向于隐藏在网络后面。
”写下“隐藏身份”,“可能是外貌上的不自信,也可能是身体残疾,使他更愿意选择这种不需要直面受害者的犯罪方式。
” 林宸放下马克笔,退后一步,审视着白板上的人物侧写:“总结来说,我们面对的是一位高智商、高学历的中年男性,心理学背景,可能有过被语言伤害的经历,现在通过网络施展他对他人的控制欲。
他孤僻自恋,隐藏身份,欣赏自己的犯罪作品,甚至可能正在关注我们的调查进展。
” 会议室里一片沉默,每个人都在消化这个令人不安的侧写。
“这样的人...”赵思妍轻声说,“现实中真的存在吗?” “不仅存在,而且可能就在我们周围。
”林宸语气沉重,“可能是我们曾经的同学,曾经的同事,甚至可能在某些学术会议上与我们擦肩而过。
” 陈建国站起身,在会议室里踱步:“这个侧写很有价值,但范围还是太广。
我们需要更具体的指向。
” 林宸点头同意:“我建议从几个方向入手:第一,排查本地高校和心理机构的从业人员,特别是那些有伦理学争议或曾经被投诉过的;第二,监控论坛上的可疑用户,特别是那个发布‘执法者思维盲区’帖子的匿名用户;第三...” 他的话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断。
一名年轻警员探头进来,面色紧张:“陈队,刚接到通知,又发生了一起意外死亡。
知名建筑师陈磊,从自己设计的建筑上坠落。
现场发现了这个...”警员举起一个证物袋,里面装着一张熟悉的贺卡。
会议室里的空气瞬间凝固。
林宸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
对手不仅在关注他们的调查,甚至在向他们挑衅——又一个“意外”,又一张“心灵灯塔”的贺卡。
这场看不见的心理战,正在升级。
“准备好车。
”陈建国打破沉默,声音冷峻,“我们去现场。
林宸,我要你特别留意任何可能与心理侧写相符的细节。
” 在前往现场的车上,林宸凝视着窗外飞速后退的城市景观。
高楼大厦如同现代文明的纪念碑,而其中某扇窗户后面,可能就藏着那个操控死亡的“隐形推手”。
他回想起警校时期教授的教诲:“侧写不是算命,而是基于证据的合理推测。
每个罪犯都会在现场留下两部分痕迹:物理痕迹和心理痕迹。
” 现在的关键是找到那个连接所有受害者的心理痕迹——那个只有“隐形推手”才会留下的独特印记。
到达现场时,建筑师陈磊的遗体已经被移走,但坠落点的标记和残留的血迹仍然触目惊心。
林宸戴上手套,开始仔细勘查现场。
与之前几起案件一样,现场看起来完全像是一场意外或自杀。
没有任何打斗痕迹,没有遗书,没有明显的外力作用。
但在死者的工作室里,林宸发现了一些不寻常的细节。
书桌上整齐地摆放着建筑图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