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重建的证据链

关灯
的撬动痕迹。

     她小心翼翼地撬开隔板,下面赫然是一个小小的暗格!暗格里放着的,正是几个250毫升容量的棕色玻璃试剂瓶,瓶身上还贴着标签,虽然字迹有些模糊,但依然能辨认出,正是那些强酸、氧化剂和DNA降解酶!与购买记录、现场污染物种类完全对应!瓶口甚至有轻微的使用后未完全擦拭干净的残留液痕! 他竟然没有将这些东西全部丢弃!或许是为了方便下次使用?或许是觉得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无论如何,这简直是自投罗网!这些瓶子本身,就是证明他实施污染行为的最直接物证! 消息传回指挥室,就连一向沉稳的陈建国也忍不住用力挥了一下拳头:“好!干得漂亮!” 而技术科那边,对扣押的高鸿志办公电脑和家中电脑的深度挖掘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赵思妍带领团队,利用数据恢复和深度检索技术,穿透了他简单的文件删除操作,在其电脑硬盘的底层缓存区和上网历史残留碎片中,发现了大量极其可疑的搜索记录,时间跨度集中在案发前一个月: ·“如何有效清除DNA痕迹” ·“强酸vs强氧化剂对蛋白质破坏效率” ·“高端电子锁技术开锁原理及痕迹处理” ·“耐高温化学毒物合成” ·“火灾现场证据毁灭可靠性分析” ·“局部自动灭火系统工作原理与程序修改” ·“室内监控摄像头盲区计算” ·“匿名比特币交易指南” ·“跨国资金转移隐蔽渠道” 这一条条冰冷的搜索记录,像是一份份犯罪的“预习笔记”,清晰地勾勒出他策划这场“完美犯罪”的全过程:从动机萌生,到知识储备,再到工具准备和手法选择,最后是反侦察和资金转移的退路规划。

    其心思之缜密,准备之充分,令人不寒而栗,但也恰恰成为了证明其预谋已久、主观恶意极大的最强有力的证据! 所有这些证据——口供、毒物购买记录、污染试剂实物、电脑搜索历史、监控中的可疑车辆、侧门痕迹、灭火剂结晶、那一微克容器颗粒、车辆内的毒物残留、与竞争对手的加密通讯记录——被迅速汇集、整理、关联。

     林宸站在巨大的证据板前,手中拿着不同颜色的记号笔,亲自将这些碎片一点点拼接起来。

     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