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规则的重量

关灯
顶层办公室的门在身后无声合拢,将王总那句“拿出建设性方案”的指令,像一枚沉重的印章,深深摁进了林浩的脑海。

     走廊里铺着的厚地毯依旧吸音,但他感觉自己每一步都踩出了惊雷般的回响。

    规则的重量,远比数据更沉。

    数据是揭露过去,而规则,意在裁决未来。

    王总要的不仅仅是一份报告,他要的是一把能斩断乱麻、重塑秩序的手术刀,而握刀的手,此刻正因压力而微微颤抖。

     他没有立刻回审计部,而是在楼梯间的拐角处站了许久,冰冷的墙壁透过薄薄的衬衫传来寒意,让他混乱滚烫的思绪稍稍冷却。

     王总的意图已清晰无比:审计是清疮,而他现在要做的,是设计防止再次感染的免疫系统。

    这不再是旁观和记录,而是直接参与权力的重构。

    这份信任沉重得让人窒息,也危险得令人胆寒。

    他触碰的不再是某个具体的人或项目,而是盘根错节的利益模式和运行惯性的根基。

     回到审计部临时办公室,气氛依旧凝重。

    刘部长抬头看了他一眼,眼神里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探究,但他什么也没问,只是点了点头。

    林浩沉默地坐回自己的电脑前,屏幕上是尚未分析完的历史资金流水,但他知道,优先级已经彻底改变。

     他没有声张,甚至没有在审计组的系统里新建文件夹。

    他只是在个人加密的笔记软件里,新建了一个空白的页面,标题为:《流程重构初步思考》。

     思路如履薄冰。

     他不能凭空构建一座空中楼阁。

    新规则必须根植于现有的法规和集团章程,否则毫无可行性。

    但同时又必须能精准堵塞已发现的漏洞——那些模糊的审批边界、缺失的交叉验证、容易被绕过的时间差操作。

     他开始疯狂地查阅。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办法》、《城投类公司投资监管条例》、集团内部厚厚的《合规管理手册》和《财务审批权限规定》……他将这些枯燥的文本与南城古巷案例中每一个被钻空的环节进行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