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帐外之账
关灯
小
中
大
联合工作组的会议室里,气氛凝重。
白板上画满了未来的流程蓝图,桌面上堆满了新规草案。
刘部长、李宝山、陈锋等人正在激烈讨论如何构建一个“完美”的未来系统——更严格的审批、更及时的报警、更规范的操作。
林浩大多时候安静地听着,快速记录要点,完成着制度对比的工作。
但他心里越来越清楚:真正的问题往往不在流程本身,而在流程之外那些看似合规却经不起推敲的灰色地带。
他渐渐意识到,那些程序完备、资料齐全的项目就像精心打磨的艺术品,严丝合缝,无从下手。
反倒是那些被标注为“资料缺失”或“附件不齐”的项目,那些需要附加“情况说明”的历史遗留案例,更值得深究。
这些“不完美”之处,或许正是关键所在。
作为一个见习生,他懂得把握分寸。
他没有声张,只是在下班后、工作组人都离开时,以“学习历史案例,完善流程梳理”为由,向刘部长申请调阅一批已归档的非核心项目审计报告,特别要求查看“各种不同结论的案例”。
这个请求合情合理,刘部长爽快批准了。
于是,夜晚的办公室又只剩下林浩一人。
他没有去翻那些成功的项目档案,而是直接找出近三年的审计问题清单、巡察整改清单、谈话记录以及相关的书面证据(如凭证、合同、流程文件、前期审计记录),以及那些标记着“资料不全”、“程序瑕疵”的项目整改资料。
这些项目规模不大,也不起眼,就像庞大机器运转中偶尔卡顿却又很快恢复正常的瞬间。
它们大多以一份“情况特殊,下不为例”或“今后改进”的说明函告终,然后就被封存在档案库深处,渐渐被遗忘。
林浩的方法简单却有效: 核对“缺失”内容:仔细查看每份“资料缺失”清单,弄清到底缺了什么?是某次关键会议纪要?是一份供应商
白板上画满了未来的流程蓝图,桌面上堆满了新规草案。
刘部长、李宝山、陈锋等人正在激烈讨论如何构建一个“完美”的未来系统——更严格的审批、更及时的报警、更规范的操作。
林浩大多时候安静地听着,快速记录要点,完成着制度对比的工作。
但他心里越来越清楚:真正的问题往往不在流程本身,而在流程之外那些看似合规却经不起推敲的灰色地带。
他渐渐意识到,那些程序完备、资料齐全的项目就像精心打磨的艺术品,严丝合缝,无从下手。
反倒是那些被标注为“资料缺失”或“附件不齐”的项目,那些需要附加“情况说明”的历史遗留案例,更值得深究。
这些“不完美”之处,或许正是关键所在。
作为一个见习生,他懂得把握分寸。
他没有声张,只是在下班后、工作组人都离开时,以“学习历史案例,完善流程梳理”为由,向刘部长申请调阅一批已归档的非核心项目审计报告,特别要求查看“各种不同结论的案例”。
这个请求合情合理,刘部长爽快批准了。
于是,夜晚的办公室又只剩下林浩一人。
他没有去翻那些成功的项目档案,而是直接找出近三年的审计问题清单、巡察整改清单、谈话记录以及相关的书面证据(如凭证、合同、流程文件、前期审计记录),以及那些标记着“资料不全”、“程序瑕疵”的项目整改资料。
这些项目规模不大,也不起眼,就像庞大机器运转中偶尔卡顿却又很快恢复正常的瞬间。
它们大多以一份“情况特殊,下不为例”或“今后改进”的说明函告终,然后就被封存在档案库深处,渐渐被遗忘。
林浩的方法简单却有效: 核对“缺失”内容:仔细查看每份“资料缺失”清单,弄清到底缺了什么?是某次关键会议纪要?是一份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