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无声的较量

关灯
就在汇报即将结束时,周启明突然问了一个问题:“这个系统能否兼容历史数据?特别是那些因为过去系统升级而无法迁移的旧数据?” 张维安立即回答:“由于数据结构和格式差异,大部分历史数据无法直接迁移。

    但关键审批结果都已经人工录入,不影响后续审计追踪。

    ” 林浩的心沉了下去。

    他终于明白,那些“丢失”的过程数据不是技术限制,而是人为选择。

     “不过,”张维安补充道,“我们设计了一个特殊接口,在必要时可以手动恢复部分重要历史数据。

    只是这个过程需要高级权限和专业技术支持。

    ” 周启明满意地点头:“很好,既保证了效率,又保留了灵活性。

    ” 会议结束后,周启明在刘部长的陪同下离开。

    临走前,他特意对张维安说:“维安,技术上的事情你多费心,有什么需要直接跟我办公室联系。

    ” 这句看似平常的嘱咐,在林浩听来却别有深意。

     当晚,林浩决定采取行动。

    他利用新获得的审计权限,悄悄调取了系统后台的访问日志。

    果然发现张维安在近期多次深夜访问系统内核代码,每次操作都使用了高级权限,且操作记录异常简洁,明显经过人为处理。

     更令人警惕的是,林浩发现张维安正在系统底层植入一个隐蔽的数据过滤模块,该模块能够根据特定条件自动“优化”掉某些操作记录,且不会在常规日志中留下痕迹。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技术优化,而是有意识的系统级篡改。

     林浩立即将发现加密保存,并考虑是否向刘部长汇报。

    但经过深思,他决定暂时按兵不动。

    直接举报缺乏决定性证据,反而可能打草惊蛇。

     第二天,林浩改变策略,开始在工作组的日常讨论中有意引入数据安全话题。

     “我们在设计系统时,是否考虑了内部人员篡改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