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春风再启程
关灯
小
中
大
。
对了,德国的面包师傅也来了,就在后面的车上,说要跟苏城的面点师傅一起,用小麦粉做面包,在成果展上免费分给大家品尝。
” 陈砚眼睛一亮:“这个主意好!让大家不仅能看,还能吃、能玩,这样的成果展才有意思。
”他转头对林晚秋说,“快安排人把面包师傅带到合作社的厨房,让面点师傅跟他们对接,准备明天的试做。
” 林晚秋应声离开,陈砚陪着玛丽和汉森参观成果展的展区。
走到能源协作区,戴维斯送来的储能电池模型放在玻璃展柜里,旁边是西北区风力发电站的设计图,还有一张照片——雪山脚下,蓝色的风力发电机在风里转动,旁边的太阳能光伏板反射着阳光,几个穿着工装的工人正举着“协作成功”的牌子欢呼。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去年冬天,我还担心西北区的居民会冻着,没想到这么快就建好了风力发电站。
”玛丽看着照片,感慨道,“这就是协作的力量,能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 汉森点点头:“等东方木作巡回展在德国开幕,我也要把这些成果展示出来,让更多人知道,只要大家同心协力,就能创造出更好的未来。
” 傍晚时分,陈砚接到了小李从西北区打来的电话,说风力发电站的主体工程已经完工,正在调试设备,预计下个月就能并网发电。
“陈城主,戴维斯先生还在这边,说要等发电站正式运行了再走。
当地的居民特意给咱们送了哈达,说要感谢苏城的帮助。
” “太好了,你们辛苦了。
”陈砚挂了电话,心里满是欣慰——从最初的能源互助,到现在的联合建设,苏城与西北区的协作越来越深入,而这,正是人类文明不断前行的动力。
第二天一早,“全球协作成果展”正式开幕。
广场上挤满了人,不仅有苏城的居民,还有从周边据点赶来的代表,大家围着展区,认真地看着展品,听着讲解员的介绍,不时发出赞叹。
在农业协作区,“广寒1号”的稻种和冬小麦的样品放在透明的玻璃罐里,旁边的屏幕上播放着各地种植的视频——非洲的菜园里,阿米娜正采摘番茄;东北区的麦田里,李建国正查看麦苗长势;广州的水田边,小吴正指导农户播种。
“原来咱们吃的粮食,是这么多地方一起努力种出来的。
”一个孩子拉着妈妈的手,小声说道。
在文化协作区,德国木工坊的木梳和苏城的木作展品摆在一起,汉森正带着孩子们做小木梳,他手把手地教孩子打磨木料,脸上满是耐心。
“慢慢来,别着急,打磨的时候要顺着木纹的方向。
”汉森笑着说,孩子们认真地听着,手里的砂纸在木头上轻轻滑动。
在能源协作区,戴维斯的储能电池模型前围满了人,小李正拿着模型,给大家讲解电池的工作原理:“这是咱们苏城和美洲区联合研发的抗寒电池,在零下四十度也能正常工作,西北区的太阳能发电站装了这个电池,冬天再也不用担心停电了。
” 广场的角落,面包师傅们正忙着烤面包,小麦粉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
刚烤好的面包冒着热气,被切成小块,分给大家品尝。
“这面包真好吃,比我以前吃的还香。
”一个老人咬了一口面包,笑着说,“没想到咱们苏城的小麦粉,能做出这么美味的面包。
” 陈砚看着广场上热闹的景象,心里满是成就感。
他走到互动区,看到念念和小宇正带着几个孩子折纸船,船上画着太阳能发电站和麦田,还有“全球协作”的字样。
“爸爸,你看,我们要把纸船寄给非洲的小朋友,让他们知道苏城的故事。
”念念举着纸船,兴奋地说。
陈砚摸了摸念念的头,笑着说:“好啊,等会儿咱们就把纸船寄出去,让更多小朋友知道,咱们都是一家人,要一起努力,创造更好的未来。
” 中午时分,阿米娜通过视频连线来到了成果展现场。
屏幕上,她站在非洲的稻田里,身后是绿油油的秧苗,手里举着一个稻穗:“陈城主,各位朋友,咱们的稻种已经插秧了,长势特别好!等稻子成熟了,我一定
对了,德国的面包师傅也来了,就在后面的车上,说要跟苏城的面点师傅一起,用小麦粉做面包,在成果展上免费分给大家品尝。
” 陈砚眼睛一亮:“这个主意好!让大家不仅能看,还能吃、能玩,这样的成果展才有意思。
”他转头对林晚秋说,“快安排人把面包师傅带到合作社的厨房,让面点师傅跟他们对接,准备明天的试做。
” 林晚秋应声离开,陈砚陪着玛丽和汉森参观成果展的展区。
走到能源协作区,戴维斯送来的储能电池模型放在玻璃展柜里,旁边是西北区风力发电站的设计图,还有一张照片——雪山脚下,蓝色的风力发电机在风里转动,旁边的太阳能光伏板反射着阳光,几个穿着工装的工人正举着“协作成功”的牌子欢呼。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去年冬天,我还担心西北区的居民会冻着,没想到这么快就建好了风力发电站。
”玛丽看着照片,感慨道,“这就是协作的力量,能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 汉森点点头:“等东方木作巡回展在德国开幕,我也要把这些成果展示出来,让更多人知道,只要大家同心协力,就能创造出更好的未来。
” 傍晚时分,陈砚接到了小李从西北区打来的电话,说风力发电站的主体工程已经完工,正在调试设备,预计下个月就能并网发电。
“陈城主,戴维斯先生还在这边,说要等发电站正式运行了再走。
当地的居民特意给咱们送了哈达,说要感谢苏城的帮助。
” “太好了,你们辛苦了。
”陈砚挂了电话,心里满是欣慰——从最初的能源互助,到现在的联合建设,苏城与西北区的协作越来越深入,而这,正是人类文明不断前行的动力。
第二天一早,“全球协作成果展”正式开幕。
广场上挤满了人,不仅有苏城的居民,还有从周边据点赶来的代表,大家围着展区,认真地看着展品,听着讲解员的介绍,不时发出赞叹。
在农业协作区,“广寒1号”的稻种和冬小麦的样品放在透明的玻璃罐里,旁边的屏幕上播放着各地种植的视频——非洲的菜园里,阿米娜正采摘番茄;东北区的麦田里,李建国正查看麦苗长势;广州的水田边,小吴正指导农户播种。
“原来咱们吃的粮食,是这么多地方一起努力种出来的。
”一个孩子拉着妈妈的手,小声说道。
在文化协作区,德国木工坊的木梳和苏城的木作展品摆在一起,汉森正带着孩子们做小木梳,他手把手地教孩子打磨木料,脸上满是耐心。
“慢慢来,别着急,打磨的时候要顺着木纹的方向。
”汉森笑着说,孩子们认真地听着,手里的砂纸在木头上轻轻滑动。
在能源协作区,戴维斯的储能电池模型前围满了人,小李正拿着模型,给大家讲解电池的工作原理:“这是咱们苏城和美洲区联合研发的抗寒电池,在零下四十度也能正常工作,西北区的太阳能发电站装了这个电池,冬天再也不用担心停电了。
” 广场的角落,面包师傅们正忙着烤面包,小麦粉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
刚烤好的面包冒着热气,被切成小块,分给大家品尝。
“这面包真好吃,比我以前吃的还香。
”一个老人咬了一口面包,笑着说,“没想到咱们苏城的小麦粉,能做出这么美味的面包。
” 陈砚看着广场上热闹的景象,心里满是成就感。
他走到互动区,看到念念和小宇正带着几个孩子折纸船,船上画着太阳能发电站和麦田,还有“全球协作”的字样。
“爸爸,你看,我们要把纸船寄给非洲的小朋友,让他们知道苏城的故事。
”念念举着纸船,兴奋地说。
陈砚摸了摸念念的头,笑着说:“好啊,等会儿咱们就把纸船寄出去,让更多小朋友知道,咱们都是一家人,要一起努力,创造更好的未来。
” 中午时分,阿米娜通过视频连线来到了成果展现场。
屏幕上,她站在非洲的稻田里,身后是绿油油的秧苗,手里举着一个稻穗:“陈城主,各位朋友,咱们的稻种已经插秧了,长势特别好!等稻子成熟了,我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