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春归万物苏,协作向新程

关灯
——从能源到农业,从物资到技术,苏城与全球各地的协作早已形成一张紧密的网,支撑着人类文明在春天里蓬勃生长。

     下午,陈砚带着卡伦和汤姆去合作社的试验田。

    田里的土壤已经翻耕好,散发着泥土的清香,几个农户正忙着平整土地,准备播种。

    汤姆蹲下身,抓起一把泥土放在手里揉搓:“这土壤肥力不错,适合种玉米,咱们按照方案,行距留六十厘米,株距留四十厘米,这样通风好,还能减少病虫害。

    ” 卡伦也跟着蹲下来,看着试验田的规模,忍不住感叹:“苏城的农业技术真先进,有这么好的土地,这么专业的技术,难怪能种出这么好的粮食。

    等我们的稻米加工厂建好了,也要向苏城学习,提高加工技术,让非洲的大米能卖到全球。

    ” 陈砚看着他们认真的样子,心里很是认同。

    他想起末世时的荒芜与饥饿,再看看现在的沃土与希望,更加坚定了信念——只要大家同心协作,就能把贫瘠的土地变成丰收的田野,就能让饥饿的人们吃上饱饭。

     傍晚时分,陈砚接到了玛丽团长的视频电话,屏幕里的她站在德国“东方木作体验馆”的院子里,身后的樱花正开得灿烂。

    “陈城主,‘东方木作春季展’已经布置好了,我们把苏城的木梳、木床和德国的木刻作品放在一起,还设置了亲子体验区,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做小木勺,特别受欢迎。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她顿了顿,又说:“汉森先生让我跟您说,德国面包坊用苏城小麦粉做的全麦馒头已经上市了,每天都卖断货,他们想再增加三百吨的小麦粉采购量,您看可以吗?” “当然可以,我们的小麦储备足够,明天就让老周跟他们对接。

    ”陈砚笑着说,“林爷爷也准备下个月去德国,跟你们的木作师傅一起研发折叠家具,到时候咱们还可以在展会上展示新作品。

    ” 玛丽眼睛一亮:“太好了,我们早就盼着林爷爷来了!体验馆已经留好了工作室,还准备了最好的木材,就等着他来创作。

    ” 挂了电话,陈砚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的晚霞——夕阳把天空染成了橙红色,远处的农田里,农户们正扛着农具回家,炊烟在屋顶袅袅升起,像一幅温暖的画。

    他想起非洲区的阿米娜,想起东北区的李建国,想起全球各地的伙伴们,心里满是期待——等秋天来了,他们又能一起收获,一起分享,一起庆祝丰收的喜悦。

     第二天一早,载着春耕物资的车队缓缓驶出苏城,卡伦和汤姆也跟着车队一起出发,去非洲区和试验田指导种植。

    陈砚站在路边挥手送别,看着车队消失在远方,心里默默祝福——愿这些种子能在异国他乡生根发芽,愿这份协作的情谊能跨越山海,在春天里结出丰硕的果实。

     上午十点,陈砚去木工坊看望林爷爷。

    木工坊里暖意融融,几个年轻木工正围着林爷爷学习做木勺,刨木声和笑声交织在一起。

    林爷爷坐在角落里,手里拿着一块桃木,正仔细地雕琢着,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身上,给银白的头发镀上了一层金边。

     “爷爷,玛丽团长刚才打电话来了,说您下个月去德国,他们已经准备好了工作室。

    ”陈砚走过去,轻声说道。

     林爷爷抬起头,眼里满是笑意:“好啊,我早就想跟德国的木作师傅交流交流了。

    你看,这是我给他们准备的礼物,一把刻着向日葵的木梳,让他们知道苏城的木作手艺,也让他们记得全球协作的情谊。

    ” 陈砚接过木梳,梳背上的向日葵图案栩栩如生,阳光的纹路细腻而温暖。

    “真好看,他们一定会喜欢的。

    ”他顿了顿,又说,“明年春天,咱们还要在苏城举办‘全球木作技艺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