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洛阳铲的学问

关灯
烂,味道新鲜。

    这种土层下,就算有东西,多半也是别人家埋的咸菜坛子。

    ” 他拍了拍手上的尘土,又走到另一片颜色更深、看起来更加古旧的土壤前,再次抓起一把。

     “再闻闻这个。

    ” 林岳再次凑过去,这一次,他闻到了一股截然不同的气味。

    那是一种难以形容的、极其纯粹的“土腥气”,不带任何植物腐烂的味道,仿佛是从大地最深处蒸腾而出的一缕气息,古老、陈腐,还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类似金属锈蚀的甘甜味。

     “如果闻到这种味道,那下面……就可能有说道了。

    ”孟广义的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这说明这片土,在很久很久以前被人翻动过,但又被封存了足够长的时间,里面的有机物已经彻底腐烂分解,只剩下了最纯粹的、属于那个时代的‘地气’。

    这种土,是我们要找的宝贝。

    ” 他站起身,看着因为震惊而有些呆滞的林岳,缓缓说道:“我们这行的眼睛,不止长在脸上,也长在手上、脚上、鼻子里,甚至长在你的每一寸皮肤上。

    你要用整个身体,去感受大地,去倾听它的呼吸,去读懂它的语言。

    ” 这番话,如同一道惊雷,在林岳的脑海中轰然炸响! 他瞬间明白,自己之前对于古物的认知,是何等的浅薄和局限。

    他所擅长的,不过是看一件器物的形制、包浆、款识,判断它的真伪与年代。

    说到底,他研究的是“器”,是死的物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而孟广义现在教他的,却是“势”、是“气”、是“场”。

    他教的,是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如何从这一抔平平无奇的泥土中,读出一段被尘封的历史,一片被遗忘的空间。

     这已经不是单纯的盗墓技术,这更像是一种道,一种与天地沟通的、近乎于玄学的法门! 林岳的心中,涌起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与敬畏。

    他第一次,真正理解了孟广义那“一代宗师”的含金量。

     就在林岳还沉浸在这种认知的颠覆中时,孟广义已经从后院的工具房里,拿出了一样东西。

     那是一把长长的、通体乌黑的铁铲。

    它的手柄是坚硬的木杆,但铲头却很奇特,并非寻常的平铲或尖铲,而是一个半圆形的、如同瓦片一般的造型。

    铲头的刃口,被磨得锃亮,在夕阳的余晖下,闪烁着森然的寒光。

     洛阳铲! 即便林岳之前对这一行完全是门外汉,但也听说过这盗墓界的“神器”。

     “看清楚了,”孟广义手持洛阳铲,详细地讲解着它的构造,“这半圆形的铲头,不是为了好看。

    它能让你在把铲子从地下提上来的时候,最大限度地带出完整的、不被破坏的柱状土样。

    这个弧度,多一分则壅,少一分则散,是无数前辈用经验换来的智慧。

    ” 他将长长的木杆拆成几节,又重新接上。

    “杆子是活扣连接,可以一节一节往下续。

    高手下铲,能打到地下十几米,甚至几十米深。

    我们探的,不是墓,是历史的深度。

    ” 说完,他走到了那片疑似有“说道”的土壤前,亲自为林岳示范。

     只见他双腿微屈,身体下沉,摆出一个类似马步的姿势。

    他双手握住铲杆的末端,将铲头垂直对准地面。

     “下铲,不能用蛮力,靠的是腰胯的旋转和身体的重量。

    看好了!” 话音未落,他猛地腰身一拧,整个身体如同陀螺般旋转发力。

    那把洛阳铲,仿佛成了他身体的延伸,带着一股螺旋的劲道,“噗”的一声轻响,毫不费力地就钻入了坚实的土地之中。

     一提,一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