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兰台对
关灯
小
中
大
漆器坊的安全屋虽暂时稳固,但空气中弥漫的紧张感挥之不去。
张仪的阴影如同郢都湿热的瘴气,无孔不入。
姬延深知,被动躲藏只有死路一条,必须主动出击,在张仪编织的大网完全收拢之前,找到破网之点。
“阿耕兄弟,联系墨家长老之事,必须加快。
”姬延看向沉默的墨者,语气郑重,“同时,能否想办法,将一份拜帖,不引人注目地送到三闾大夫屈原府上?” 阿耕沉吟片刻,点了点头:“墨家自有传递讯息的渠道,可以一试。
但屈原大夫门禁甚严,且眼下风声鹤唳,即便送到,他是否愿见,仍是未知。
” “无妨,尽人事即可。
”姬延道。
他亲自取过一块干净的木牍,用苏厉随身携带的笔墨,沉思片刻,挥毫写下数行字。
他没有暴露身份,也未提及合纵抗秦,只以“中原慕名士子姬某”的名义,表达对屈原品节文章的仰慕,并引用了一句屈原本人诗作中的句子,暗喻奸佞当道、国事蜩螗的忧愤。
这是一种试探,也是一种身份的暗示。
若屈原心有灵犀,或愿一见。
拜帖由阿耕通过墨家隐秘渠道送出。
众人则在焦虑与等待中,又熬过了一日。
期间,昭岩传来消息,昭滑大司马那边暂时没有异动,但令尹府和秦使馆驿的人员往来异常频繁,张仪似乎又在策划着什么。
第二天黄昏,就在众人以为石沉大海之时,漆器坊后院用来接收货物的暗格里,悄然出现了一封回信。
没有署名,只有简短的八个字: “今夜子时,兰台之宫。
” 兰台之宫!那是楚国收藏典籍、文士荟萃之地,虽在王宫建筑群边缘,但也是宫禁之地!屈原竟将会面地点选在那里,既出乎意料,又显出其胆识与用心——那里人员相对复杂,便于隐藏,又因是文教之地,守卫的关注点与别处不同。
子时,月明星稀。
姬延依旧只带苏厉与阿耕,在昭岩安排的隐秘路线下,如同暗夜中的流萤,悄无声息地接近了兰台之宫。
与灯火辉煌的前朝宫殿不同,兰台区域显得静谧而幽深,高大的木制建筑在月光下投下幢幢黑影,空气中弥漫着竹简和檀墨的淡淡香气。
一名早已等候在侧门的老仆,默不作声地将三人引入宫内。
穿过层层书架构成的“森林”,来到一处临水的轩阁。
轩阁内只点着一盏孤灯,一名身着素色深衣、头戴切云高冠、
张仪的阴影如同郢都湿热的瘴气,无孔不入。
姬延深知,被动躲藏只有死路一条,必须主动出击,在张仪编织的大网完全收拢之前,找到破网之点。
“阿耕兄弟,联系墨家长老之事,必须加快。
”姬延看向沉默的墨者,语气郑重,“同时,能否想办法,将一份拜帖,不引人注目地送到三闾大夫屈原府上?” 阿耕沉吟片刻,点了点头:“墨家自有传递讯息的渠道,可以一试。
但屈原大夫门禁甚严,且眼下风声鹤唳,即便送到,他是否愿见,仍是未知。
” “无妨,尽人事即可。
”姬延道。
他亲自取过一块干净的木牍,用苏厉随身携带的笔墨,沉思片刻,挥毫写下数行字。
他没有暴露身份,也未提及合纵抗秦,只以“中原慕名士子姬某”的名义,表达对屈原品节文章的仰慕,并引用了一句屈原本人诗作中的句子,暗喻奸佞当道、国事蜩螗的忧愤。
这是一种试探,也是一种身份的暗示。
若屈原心有灵犀,或愿一见。
拜帖由阿耕通过墨家隐秘渠道送出。
众人则在焦虑与等待中,又熬过了一日。
期间,昭岩传来消息,昭滑大司马那边暂时没有异动,但令尹府和秦使馆驿的人员往来异常频繁,张仪似乎又在策划着什么。
第二天黄昏,就在众人以为石沉大海之时,漆器坊后院用来接收货物的暗格里,悄然出现了一封回信。
没有署名,只有简短的八个字: “今夜子时,兰台之宫。
” 兰台之宫!那是楚国收藏典籍、文士荟萃之地,虽在王宫建筑群边缘,但也是宫禁之地!屈原竟将会面地点选在那里,既出乎意料,又显出其胆识与用心——那里人员相对复杂,便于隐藏,又因是文教之地,守卫的关注点与别处不同。
子时,月明星稀。
姬延依旧只带苏厉与阿耕,在昭岩安排的隐秘路线下,如同暗夜中的流萤,悄无声息地接近了兰台之宫。
与灯火辉煌的前朝宫殿不同,兰台区域显得静谧而幽深,高大的木制建筑在月光下投下幢幢黑影,空气中弥漫着竹简和檀墨的淡淡香气。
一名早已等候在侧门的老仆,默不作声地将三人引入宫内。
穿过层层书架构成的“森林”,来到一处临水的轩阁。
轩阁内只点着一盏孤灯,一名身着素色深衣、头戴切云高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