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政哥是爱我的

关灯
皇子言行的史官小吏面前, “不经意”地提及小公子胡亥“天纵奇才”、“触类旁通”,学习《仓颉篇》时“常有惊人之语”、 “深得陛下赞许”。

     他刻意模糊了具体过程,但“深得陛下赞许”这几个字,足以引起重视。

     而这一切发酵的核心人物——赵高,却表现得异常“低调”和“惶恐”。

     他依旧默默地在胡亥殿中做着整理简牍、清洗笔砚的杂务。

     当胡亥得意洋洋地向别人炫耀时,他只是垂手侍立在一旁,脸上带着卑微的、恰到好处的笑容,仿佛这一切都与他无关。

     当有好奇的宫人(尤其是其他公子殿中或宗正府的人)私下向他打听胡亥公子那“新奇见解”的来历时, 赵高更是把头摇得像拨浪鼓,脸上露出诚惶诚恐的神色: “奴婢万万不敢居功!小公子天资卓绝,悟性非凡,所思所想,岂是奴婢这等粗鄙之人能妄加揣测的? 奴婢……奴婢只是恰好在一旁伺候笔墨,有幸聆听到小公子妙语,深感震撼,五体投地而已! 至于其中深意,奴婢愚钝,实在……实在不敢置喙!” 他越是表现得惶恐、谦卑、极力撇清关系,反而越显得“此地无银三百两”。

     他那“恰好伺候笔墨”、“有幸聆听”的措辞,更是巧妙地暗示了他与胡亥“高论”之间的某种联系。

     这种欲盖弥彰的姿态,配合他那手在永巷库房就崭露头角的工整好字,让关于他的议论在暗流中悄然升温。

     “听说了吗?胡亥公子身边那个新来的小宦官,叫赵高的,了不得啊!” “可不是!一手好字,据说就是他帮着胡亥公子‘开窍’的!” 嘘!小声点!他自己可不认,说是公子自己悟的!” “切,你信?一个七八岁的娃娃,能悟出那些?我看呐,八成是那个赵高教的!” “啧啧,一个阉人,有这本事?还能让陛下都点头了?” 喜欢大秦,让我魂牵梦绕请大家收藏:()大秦,让我魂牵梦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