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政哥,我俩瞧对眼了

关灯
兵稳住了阵脚! 后续粮秣兵员也在陆续抵达!一场可能导致灭赵战役初期受挫甚至失败的危机,被惊险地化解了! 消息传回,中车府衙署内一片死寂,随即是压抑到极致的、如释重负的喘息。

     所有人都如同虚脱般瘫坐在地,后背已被冷汗浸透。

     李令史走到依旧站在案几前、脸色苍白如纸、但眼神却亮得惊人的赵高面前。

     这位素来倨傲、视阉宦如草芥的老吏,此刻脸上充满了复杂的情绪:后怕、震撼、感激,以及…… 一丝面对真正能力者不得不低头的敬意。

    他对着赵高,郑重地、深深地一揖到底: “赵丞!李某……有眼无珠!往日多有得罪,今日……受教了! 此番若非赵丞力挽狂澜,洞察先机,李某及中车府上下,恐难逃君上雷霆之怒! 大恩不言谢,日后府中诸事,但凭赵丞驱策!” 这一揖,代表的是整个中车府核心层在刀锋般的战争压力下,对赵高能力的彻底认可! 这认可,比后世更加沉重,更加来之不易! 赵高连忙侧身,强撑着疲惫的身体回礼: “李令史言重了!此乃下官分内之事,更是诸位同僚戮力同心、前线将士用命之功!下官微末之技,恰逢其会罢了。

    ” 他依旧谦逊,将功劳归于集体和前线将士,这份气度,在崇尚军功的秦国,更让人心折。

     危机过后,赵高并未居功自傲。

     他趁势将整理韩地旧档时摸索出的分类索引方法,以及关于文书封缄(提议制作更坚固的封匣)、驿站流程简化的想法,详细地向李令史等人阐述。

     看着那些被分门别类、标记清晰、查找效率倍增的档案,以及赵高那虽然仍显匠气、 但已脱胎换骨、工整有力了许多的刻字(日夜苦练的成果),李令史等人再无二话。

     “赵丞此法甚善!” 李令史拍板,“即刻在府内试行!尤其是新接收的赵地文书,务必按此法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