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周先生的改观

关灯
若能稍稍扭转其看法,日后这书房之内的时光,或许能轻松不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故而律诗之要,在于对仗工整,气韵贯通,起承转合间自有法度。

    ”周先生一番讲解完毕,抬眼问道,“这些,你可能明白?” 林砚收敛心神,点头应道:“先生讲解深入浅出,学生受益良多。

    ”语气诚恳,却并无多少寻常学子听闻新知后的兴奋激动或困惑不解,仿佛这些繁复的格律规矩于他而言,不过是些无关紧要的旁枝末节。

     周先生观他神色,只见一片平静淡然,想起他往日厌学逃课、一听讲经便如坐针毡的模样,再对比今日这偶尔迸发的、令人惊艳的“灵光”,以及平日里那些闻所未闻的举动——诸如每日雷打不动地沿河跑步、躲在废弃小院里鼓捣那些冒着蒸汽的古怪铜管装置——心下那份惊疑不定之感愈发强烈。

     这林二公子,落水高烧一场之后,确似换了个人。

    虽口称“失忆”,行事却渐有章法。

    如今竟连诗才也这般隐现峥嵘。

    莫非真是古人所言“大病开窍”,亦或是往日都在藏拙? 他捻着胡须沉吟片刻,终是道:“诗词之道,虽非科举正途,然若能通晓,于立身扬名、结交雅士亦大有裨益。

    你……既偶有此等灵光,便该用心研习,莫再虚掷光阴。

    ”语气之中,竟带了几分劝诫与引导之意,与往日恨铁不成钢的斥责截然不同。

     林砚从善如流,拱手道:“先生教诲的是,学生记下了。

    ”心下却想,背诵几首传世佳作装点门面、应付场面自是无妨,真要日日埋首钻研这平仄对仗、之乎者也,他可没那份闲工夫。

    有那时间,不如多改进一下蒸馏装置的效率,或是想想如何应对高家那看似平静湖面下的暗流涌动。

     课业既毕,林砚施礼告退。

    周先生独坐案前,目光再次落在那张写有诗句的宣纸上,忍不住又将那四句诗低声吟诵了数遍,越品越觉其韵味悠长,平淡中见真章。

    他起身踱至窗边,恰好望见院中林砚远去的背影——少年步履从容,脊背挺直,沐浴在初夏明亮的阳光里,与往日那个总是缩着肩膀、眼神躲闪的怯懦形象已然大相径庭。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周先生捻着胡须,喃喃自语,眼中闪烁着复杂难明的光芒,“林安之啊林安之,你究竟是块不可雕的朽木,还是……一块无意间拭去尘埃,微露莹光的璞玉?” 喜欢庶子闲云志:穿回古代后只想躺平请大家收藏:()庶子闲云志:穿回古代后只想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