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烧刀子”初成
关灯
小
中
大
五月初五,江宁城已完全进入了夏季的怀抱。
护城河边的垂柳枝繁叶茂,在林砚每日晨跑的路线上投下斑驳的绿荫。
他的身影如今已是西市一景,再无人对此指指点点,反而有些摊贩会笑着与他打招呼,甚至有几个胆大的孩童模仿着他的样子在河岸边奔跑。
这日跑步归来,林砚冲凉更衣后,小翠端着早膳进来,脸上带着几分忧色。
公子,她将食盒放下,从怀中取出青布钱袋,李管家方才送来这个月的月例,还是一百二十两。
只是...奴婢今早去厨房时,听见二房的两个婆子在嚼舌根,说祥少爷前日又得了老爷赏赐,月例添了三十两呢。
还说什么...扬州分号那边缺个管事的... 林砚接过钱袋,入手沉甸甸的。
他心下明了,这定是林祥又在父亲面前表现了什么,自从那次三叔林渊试探性地提出要让林远去扬州分号被拒后,二房三房似乎都加紧了在父亲面前的表现。
无妨。
林砚将钱袋推回给小翠,取出三十两银子,这些留作院里本月用度,余下的我另有用处。
二房三房的事,我自有分寸。
小翠应声将银子收好,眼睛却好奇地瞟着林砚。
只见他取过纸笔,沉吟片刻,写下了一串物什:上等高粱米三石、精制木炭两担、细白砂五斤... 公子,您这是要? 去西市走一趟。
林砚将清单折好收入袖中,记得,分几家店铺零散地买,莫要引人注意。
特别是那细白砂,去城东的老刘砂石铺买,他家的砂子最是细腻均匀。
小翠郑重点头:奴婢明白 小翠领命而去后,林砚从枕下取出那本日渐厚重的笔记。
翻开最新一页,他提笔蘸墨,用工整的小楷记录: 「五月初五,晴。
新购高粱米三石,质优价平,每石二百文。
拟扩大酿造,试验不同发酵时长对酒质之影响。
前次所酿烧刀子已得父亲认可,然品质尚不稳定,须精益求精。
」 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林砚的眉头微微蹙起。
他知道,要想在这暗流涌动的林家立足,仅靠小打小闹是不够的。
这烧刀子必须成为他真正的筹码。
接下来的几日,林砚依旧每日去周先生处听课,但课后便借口温习功课,带着小翠悄然溜出林府,直奔外城西水门附近那处小院。
蒸馏工艺在不断改进中日渐成熟。
林砚发现用细白砂过
护城河边的垂柳枝繁叶茂,在林砚每日晨跑的路线上投下斑驳的绿荫。
他的身影如今已是西市一景,再无人对此指指点点,反而有些摊贩会笑着与他打招呼,甚至有几个胆大的孩童模仿着他的样子在河岸边奔跑。
这日跑步归来,林砚冲凉更衣后,小翠端着早膳进来,脸上带着几分忧色。
公子,她将食盒放下,从怀中取出青布钱袋,李管家方才送来这个月的月例,还是一百二十两。
只是...奴婢今早去厨房时,听见二房的两个婆子在嚼舌根,说祥少爷前日又得了老爷赏赐,月例添了三十两呢。
还说什么...扬州分号那边缺个管事的... 林砚接过钱袋,入手沉甸甸的。
他心下明了,这定是林祥又在父亲面前表现了什么,自从那次三叔林渊试探性地提出要让林远去扬州分号被拒后,二房三房似乎都加紧了在父亲面前的表现。
无妨。
林砚将钱袋推回给小翠,取出三十两银子,这些留作院里本月用度,余下的我另有用处。
二房三房的事,我自有分寸。
小翠应声将银子收好,眼睛却好奇地瞟着林砚。
只见他取过纸笔,沉吟片刻,写下了一串物什:上等高粱米三石、精制木炭两担、细白砂五斤... 公子,您这是要? 去西市走一趟。
林砚将清单折好收入袖中,记得,分几家店铺零散地买,莫要引人注意。
特别是那细白砂,去城东的老刘砂石铺买,他家的砂子最是细腻均匀。
小翠郑重点头:奴婢明白 小翠领命而去后,林砚从枕下取出那本日渐厚重的笔记。
翻开最新一页,他提笔蘸墨,用工整的小楷记录: 「五月初五,晴。
新购高粱米三石,质优价平,每石二百文。
拟扩大酿造,试验不同发酵时长对酒质之影响。
前次所酿烧刀子已得父亲认可,然品质尚不稳定,须精益求精。
」 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林砚的眉头微微蹙起。
他知道,要想在这暗流涌动的林家立足,仅靠小打小闹是不够的。
这烧刀子必须成为他真正的筹码。
接下来的几日,林砚依旧每日去周先生处听课,但课后便借口温习功课,带着小翠悄然溜出林府,直奔外城西水门附近那处小院。
蒸馏工艺在不断改进中日渐成熟。
林砚发现用细白砂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