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韬光养晦
关灯
小
中
大
八月下旬,秋意渐浓。
江宁城关于中秋诗会的狂热议论,如同被秋风吹拂的湖面,虽仍有涟漪,却不再有最初的惊涛骇浪。
连续数日闭门不出或只在清晨短暂前往张府后,林砚发现,那批最初如同追踪稀有动物般守在林家门外、只为见他一面或求一诗的过度热情之人,终于渐渐散去了。
世人的注意力总是容易被新的事物吸引,这让他稍稍松了口气。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的生活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水调歌头》与《鹊桥仙》两首词作,以其无可匹敌的艺术魅力,已迅速传遍江宁,并随着商旅往来,以惊人的速度向苏州、扬州、杭州乃至更远的州府扩散。
两首词被文人墨客并称为“林氏双璧”,林砚“安之公子”的名号,不再仅限于江宁一隅,而是在整个江南文坛都挂上了号。
如今提及江宁才子,无人能绕过林砚二字。
这种声名带来的是一种更为持久和复杂的影响。
登门拜访者虽不再拥堵门庭,却依旧络绎不绝,且层次明显提高。
不再是好奇的闲杂人等,而是本地的名士、颇有声望的老儒、以及一些真正慕才而来的文人。
他们的态度更为矜持,交谈也多围绕诗词文义,让林宏和林瑾不好轻易拒之门外。
林砚不得不花费更多时间用于社交应酬,虽不胜其烦,却也深知这是维持名声和人际的必要代价,只能打起精神,以谦逊好学的姿态小心应对。
这日午后,林砚刚送走一位对本朝诗风颇有研究、与他探讨了半个时辰“以诗入词”可能性的老秀才,正想回小院歇息片刻,管家林忠和又引着一位客人前来。
来人身着杭绸直缀,面皮白净,手指保养得宜,言谈举止透着商人的圆滑与精明,身后跟着的小厮还捧着几个精美的礼盒。
“二公子,这位是杭州赵世荣赵老爷府上的管事,钱先生。
”林忠和介绍道。
那钱管事立刻满脸堆笑,上前躬身行礼:“小人钱富,见过林公子。
久仰公子‘林氏双璧’之大名,如雷贯耳!今日得见,真乃三生有幸!” “钱先生客气了,请坐。
”林砚心中微感诧异,杭州的商人?他所
江宁城关于中秋诗会的狂热议论,如同被秋风吹拂的湖面,虽仍有涟漪,却不再有最初的惊涛骇浪。
连续数日闭门不出或只在清晨短暂前往张府后,林砚发现,那批最初如同追踪稀有动物般守在林家门外、只为见他一面或求一诗的过度热情之人,终于渐渐散去了。
世人的注意力总是容易被新的事物吸引,这让他稍稍松了口气。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的生活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水调歌头》与《鹊桥仙》两首词作,以其无可匹敌的艺术魅力,已迅速传遍江宁,并随着商旅往来,以惊人的速度向苏州、扬州、杭州乃至更远的州府扩散。
两首词被文人墨客并称为“林氏双璧”,林砚“安之公子”的名号,不再仅限于江宁一隅,而是在整个江南文坛都挂上了号。
如今提及江宁才子,无人能绕过林砚二字。
这种声名带来的是一种更为持久和复杂的影响。
登门拜访者虽不再拥堵门庭,却依旧络绎不绝,且层次明显提高。
不再是好奇的闲杂人等,而是本地的名士、颇有声望的老儒、以及一些真正慕才而来的文人。
他们的态度更为矜持,交谈也多围绕诗词文义,让林宏和林瑾不好轻易拒之门外。
林砚不得不花费更多时间用于社交应酬,虽不胜其烦,却也深知这是维持名声和人际的必要代价,只能打起精神,以谦逊好学的姿态小心应对。
这日午后,林砚刚送走一位对本朝诗风颇有研究、与他探讨了半个时辰“以诗入词”可能性的老秀才,正想回小院歇息片刻,管家林忠和又引着一位客人前来。
来人身着杭绸直缀,面皮白净,手指保养得宜,言谈举止透着商人的圆滑与精明,身后跟着的小厮还捧着几个精美的礼盒。
“二公子,这位是杭州赵世荣赵老爷府上的管事,钱先生。
”林忠和介绍道。
那钱管事立刻满脸堆笑,上前躬身行礼:“小人钱富,见过林公子。
久仰公子‘林氏双璧’之大名,如雷贯耳!今日得见,真乃三生有幸!” “钱先生客气了,请坐。
”林砚心中微感诧异,杭州的商人?他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