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父亲的“错误”

关灯
冬日将尽,老屋屋檐下的冰棱开始滴滴答答地化水。

    陆平对《八极拳谱》的摸索,也从最初的两仪桩和撑捶,逐渐转向更复杂的动作。

    他的目光落在了“猛虎硬爬山”上。

     图上小人气势凶猛,动作大开大阖:前扑如虎跃,双拳(或掌)连环上冲下劈,配合着趟步进身,有股摧枯拉朽的意味。

    旁边小字注解:“硬打硬进无遮拦,势如疯虎扑羊。

    ” 这名字和气势都让陆平心头微热。

    他迫不及待地对照图解,尝试模仿。

    然而,动作比撑捶复杂太多,手脚配合、腰马转换、发力节奏都要求更高。

    他照着图谱上的分解动作,一步一动地练习:上步、拧身、出拳(掌)、下劈、趟步跟进…… 练了几天,总感觉哪里不对。

    动作生硬别扭不说,发力时更是散乱不堪,毫无“猛虎”的气势,倒像只笨拙的土狗在扑腾。

    更要命的是,每次练完,左侧肋骨下方靠近腰眼的位置,总会传来一阵隐隐的闷痛,像是被什么东西硌着了,深呼吸或者转身时尤为明显。

     陆平皱着眉,忍着不适,反复翻看图谱,又拿出父亲的练功笔记对照。

    在关于“猛虎硬爬山”的寥寥数语中,父亲提到:“此势刚猛,需腰马合一,劲如拧绳。

    余习之,常感肋下气滞,师父言腰胯未活,力未顺达。

    ” 肋下气滞?陆平摸了摸自己隐隐作痛的位置,和父亲描述的感觉很像。

     难道是自己也犯了和父亲一样的毛病?腰胯没活开,力不顺? 他更加认真地按照图谱和父亲笔记里强调的要点去练习:腰胯用力拧转!脚步趟进要猛!出拳要狠! 然而,越用力,动作越僵,肋下的闷痛感反而加剧了!有一次趟步过猛,拧身发力时,肋下猛地一抽,痛得他“嘶”地倒吸一口冷气,动作瞬间变形,差点摔倒。

     陆平捂着肋下,疼得额头冒汗,心里一阵烦躁。

    他走到墙角,靠着冰冷的土墙喘息。

    目光落在拳谱那模糊的“猛虎硬爬山”图解上,又看看父亲笔记里那句“腰胯未活,力未顺达”。

     一个大胆的、甚至有些“叛逆”的念头,突然冒了出来:父亲…会不会理解错了?或者,师父的指点,并不完全适合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