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父亲的“错误”
关灯
小
中
大
?
这个念头让他自己都吓了一跳。
父亲是他心中对武道唯一的、模糊的引路人。
质疑父亲笔记里的东西,就像在质疑自己坚持的根基。
但他肋下的疼痛是真实的。
他回想自己练习撑捶和体会“松沉”的过程。
发力顺畅的关键,似乎不在于“用力”,而在于“顺力”,在于腰胯自然的拧转和力量的传导,是一种协调的“整”,而非局部的“猛”。
他忍着痛,再次尝试“猛虎硬爬山”的起手动作。
这一次,他不再刻意追求图谱上那个夸张的拧腰幅度和迅猛的趟步。
他放慢了速度,将意念集中在腰胯这个枢纽上,感受着脚步移动时重心如何自然转换带动腰胯微旋,腰胯的微旋又如何自然牵引手臂的挥出。
他不再想着“狠”和“猛”,而是想着“顺”和“通”。
动作依旧生疏,但那种生拉硬拽的别扭感减轻了。
更重要的是,当他尝试以这种更自然、更注重协调的方式去“拧转”腰胯时,肋下那种被强行拉扯、气血淤堵的闷痛感,竟然也减轻了! 虽然发力远不如撑捶时清晰,动作也毫无气势可言,但身体的感受告诉他:这样似乎…更“对”一点? 陆平的心跳微微加速。
他看着拳谱,又看看父亲笔记里那句“腰胯未活,力未顺达”。
或许,父亲当年感受到的“气滞”,正是因为太过刻意追求“猛”和“拧”,导致腰胯僵硬,反而阻碍了力量的顺达?而师父的指点“腰胯未活”,本意可能是要追求一种灵活的、自然的旋转,而非僵硬的用力? 他无法确定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但他选择相信此刻身体最直接的反馈——那种别扭和疼痛的减轻。
他小心翼翼地将拳谱翻到“猛虎硬爬山”那一页,在旁边空白处,用铅笔极其轻微地画了一个小小的问号。
然后,又在父亲笔记那句“腰胯未活,力未顺达”旁边,同样画了一个小小的问号。
这不是否定,而是开始独立思考的萌芽。
拳谱是死的,父亲的经验也是过去的。
真正行走在这条路上的,是他陆平自己。
他的身体,他的感受,才是最终的裁判。
喜欢世间大高手请大家收藏:()世间大高手
父亲是他心中对武道唯一的、模糊的引路人。
质疑父亲笔记里的东西,就像在质疑自己坚持的根基。
但他肋下的疼痛是真实的。
他回想自己练习撑捶和体会“松沉”的过程。
发力顺畅的关键,似乎不在于“用力”,而在于“顺力”,在于腰胯自然的拧转和力量的传导,是一种协调的“整”,而非局部的“猛”。
他忍着痛,再次尝试“猛虎硬爬山”的起手动作。
这一次,他不再刻意追求图谱上那个夸张的拧腰幅度和迅猛的趟步。
他放慢了速度,将意念集中在腰胯这个枢纽上,感受着脚步移动时重心如何自然转换带动腰胯微旋,腰胯的微旋又如何自然牵引手臂的挥出。
他不再想着“狠”和“猛”,而是想着“顺”和“通”。
动作依旧生疏,但那种生拉硬拽的别扭感减轻了。
更重要的是,当他尝试以这种更自然、更注重协调的方式去“拧转”腰胯时,肋下那种被强行拉扯、气血淤堵的闷痛感,竟然也减轻了! 虽然发力远不如撑捶时清晰,动作也毫无气势可言,但身体的感受告诉他:这样似乎…更“对”一点? 陆平的心跳微微加速。
他看着拳谱,又看看父亲笔记里那句“腰胯未活,力未顺达”。
或许,父亲当年感受到的“气滞”,正是因为太过刻意追求“猛”和“拧”,导致腰胯僵硬,反而阻碍了力量的顺达?而师父的指点“腰胯未活”,本意可能是要追求一种灵活的、自然的旋转,而非僵硬的用力? 他无法确定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但他选择相信此刻身体最直接的反馈——那种别扭和疼痛的减轻。
他小心翼翼地将拳谱翻到“猛虎硬爬山”那一页,在旁边空白处,用铅笔极其轻微地画了一个小小的问号。
然后,又在父亲笔记那句“腰胯未活,力未顺达”旁边,同样画了一个小小的问号。
这不是否定,而是开始独立思考的萌芽。
拳谱是死的,父亲的经验也是过去的。
真正行走在这条路上的,是他陆平自己。
他的身体,他的感受,才是最终的裁判。
喜欢世间大高手请大家收藏:()世间大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