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孙策

关灯
许县,这座原本在中原并不起眼的城池,因天子的到来,被赋予了新的名字——“许都”,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着蜕变。

    残旧的官衙被大规模扩建,虽然工期紧迫,略显粗糙,但高大的宫墙、新漆的廊柱、林立的戈戟,总算勉强撑起了朝廷的体面,有了几分帝都的气象。

    然而,在这份匆忙建立起来的庄严之下,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暗流。

     德阳殿内,年轻的汉献帝刘协,身着新制的龙袍,端坐于御座之上。

    龙袍的刺绣精美,布料崭新,却似乎与他单薄的身躯不太合衬,更反衬出他脸色的苍白与眼神的空洞。

    他像一个被精心擦拭后摆回高处的玩偶,虽然位置尊崇,却牵线于他人之手。

     阶下,曹操一身紫色朝服,腰佩金带,恭敬地跪拜,陈述着关于封赏、屯田、人事任命等各项政事。

    他的语气恭谨,措辞得体,无可指摘。

    然而,任谁都能感受到,那谦卑姿态下所蕴含的、掌控一切的强大意志与不容置疑的权威。

     曹操身后,荀彧、荀攸、程昱等谋士肃立,目光低垂,看似温文尔雅,实则智珠在握,一切政务皆出于他们之手;夏侯惇、曹仁、乐进、于禁等武将按剑而立,虽未发一言,但那身经百战的凛冽杀气与鹰扬虎视的目光,形成一股无形的压力,弥漫在整个大殿,压得人喘不过气。

     殿中仅存的那些汉室老臣,如太尉杨彪、车骑将军董承等,看着曹操那无懈可击的恭谨与实则一手遮天的权势,再对比天子的孱弱,无不心下凛然,忧愤交加,却又敢怒不敢言,只得深深低下头,噤若寒蝉。

     献帝机械地听着曹操的奏报,当听到又一份表章——内容是恳请天子正式册封河北的袁绍为大将军,总领冀、青、幽、并四州军事时,他心中一片明镜似的冰凉。

    他明白,这是曹操的权宜之计和驱虎吞狼之策,意在用崇高的虚名暂时安抚实力最为强大的袁绍,避免其在自己刚刚“挟天子”立足未稳时发难,为自己消化这巨大的政治红利、整合内部、扩张实力争取宝贵的时间。

    “袁绍,你若是大汉忠臣,朕的诏书早已经送往邺城,又是为何接旨不赴呢?”献帝心里想着,答案已经不言而喻了。

     他想起董卓的暴虐、李傕郭汜的跋扈,再看看眼前这位更深沉、更难以捉摸、手段也更高超的“曹爱卿”,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攫住了他。

    他艰难地抬起仿佛有千斤重的手,用细弱得几乎听不见的声音道:“准……准卿所奏。

    ”代表着至高皇权的玉玺被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