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构建稳定形态

关灯
来自地球方向的异常能量脉冲,如同一个不请自来的访客,持续不断地叩击着静海区域的能量场,也叩击着林渊紧绷的神经。

    那脉冲中蕴含的试探与搜寻意味,让他无法安心。

    是敌是友?是人类官方的秘密研究,还是与“暗潮”相关的渗透?他无从判断,只能暂时采取最保守的策略——彻底隐匿,不予回应。

     他将所有派出的子意念都召回,主意识体也进一步收敛能量波动,如同将自己深埋进月壤之中,仅维持着最低限度的感知,监控着那脉冲的动向。

    同时,他更加迫切地意识到,仅仅依靠无形的意识体和简单的能量操控,在越来越复杂的局势面前,是远远不够的。

    他需要一个更稳定、更具干涉力的“支点”。

     构建稳定形态的念头,再次变得无比强烈。

    这一次,他不再仅仅满足于用能量模拟简单的几何形状,而是要尝试构筑一个能够稳定存在、并能与月壤环境产生更深度交互的“能量-物质复合结构”。

     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跨越。

    之前的能量塑形,更像是用水流在空中短暂地画出图案,很快就会消散。

    而现在,他要尝试用“水”和“沙”(月华能量与月尘微粒)混合,构筑一个能够留存下来的“沙堡”。

     他再次向望舒求教。

    这一次,望舒没有直接传授具体方法,而是传递来一段关于“结构”与“稳定”的玄奥感悟,其中夹杂着上古文明对于物质、能量、意识三者关系的某些基础理论。

    这些理论超越了现代物理学的范畴,更接近于某种宇宙底层法则的阐述,晦涩难懂,却又蕴含着至理。

     林渊如同一个刚识字的蒙童,面对着一本深奥的经典,只能逐字逐句地揣摩。

    他结合自己航天工程师的知识背景,尝试用受力分析、材料力学、结构稳定性的角度,去理解那些关于能量回路固化、物质粒子锚定、意识核心协调的玄妙法门。

     他开始进行极其谨慎的试验。

     首先是最基础的材料“制备”。

    他需要筛选出合适的月尘微粒。

    并非所有月尘都适用,他需要那些在漫长岁月中,饱经月华能量浸润、具备良好能量亲和性与稳定结构的特定矿物微粒。

    他运用子意念,如同最精密的筛子,在静海基地附近的月壤中,一点点地分拣、聚集这些特殊的“建材”。

     接着是能量“粘合剂”的调配。

    纯粹的月华能量过于活跃,无法长期固定物质。

    他需要将其进行“惰化”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