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微光成炬处

关灯
微光成炬处 深秋的银杏叶铺满街道时,我总想起医院走廊里那盏永不熄灭的廊灯。

    七年前的化疗室,母亲的手背上布满青紫的针孔,却依然把温热的粥碗递到我面前,说:尝尝看,这次放了你最爱吃的百合。

    那些在病痛中辗转的日夜,如今想来,竟成了丈量生命重量的标尺,让我懂得,所谓感恩,原是将他人给予的微光,小心捧在手心,焐热成照亮前路的灯。

     记忆里最早的温暖,来自外婆的桂花糖藕。

    每个中秋前夕,她都会挎着竹篮去菜市场,挑最粉嫩的莲藕。

    我蹲在灶台边,看她用筷子细细地将糯米塞进藕孔,白发垂落在布满皱纹的脸颊旁。

    当糖藕在砂锅里咕嘟作响时,整个院子都飘着清甜的香气。

    出锅的糖藕浇上浓稠的糖浆,琥珀色的糖汁顺着瓷盘边缘缓缓流淌。

    外婆总把最软糯的那截夹给我,自己却啃着边角的硬块,笑着说:我牙口不好,这些正合适。

    那时的我尚不懂得,这看似平常的举动里,藏着最无私的疼爱。

     初中时遇到的陈老师,像一束照进迷雾的光。

    家境贫寒的我总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在课堂上不敢抬头。

    某个午后,她把我叫到办公室,递来一本《飞鸟集》,扉页上写着:你的作文里藏着星辰。

    从那以后,我的抽屉里时常出现崭新的笔记本,偶尔还有几颗水果糖。

    她组织的作文比赛,特意为我修改了七遍稿子,最终那篇写外婆的文章得了市级奖项。

    领奖那天,我看见她站在台下拼命鼓掌,眼里闪着比我更激动的泪光。

    这份知遇之恩,让自卑的少女第一次相信,自己也能在黑暗中发光。

     工作后租住在老旧的筒子楼,对门的张叔成了我异乡的依靠。

    记得某个加班到深夜的冬夜,我发现钥匙锁在家里,冻得瑟瑟发抖时,张叔打开了家门。

    他的小屋里飘着煮挂面的香气,桌上摆着刚蒸好的馒头。

    丫头,先吃点热乎的。

    他边说边把电暖气移到我脚边,以后要是忘带钥匙,就来敲我家的门。

    此后的日子里,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