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深空回响

关灯
按照加密信息指定的时间和地点,林墨来到市郊一个看似普通的科技园区。

    经过层层严格却高效的身份验证,他被一名沉默的工作人员引入一座不起眼建筑的地下深处。

     简报室的陈设极其简洁,几乎到了朴素的地步。

    除了正前方的巨大电子屏幕和围绕椭圆长桌的十几张座椅,再无他物。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了臭氧和精密仪器冷却剂的独特气味。

    雷负责人早已在场,此外还有几位气质各异的专家,陈负责人和吴女士也在其中,他们只是对林墨微微点头示意,气氛肃穆。

     没有多余的寒暄,雷负责人直接启动了主屏幕。

    那诡异的、混合着准周期结构的信号数据流再次出现,但这一次,旁边同步显示着更多维度的分析数据:能谱分布、偏振状态、传播过程中的细微畸变…… “这是我们目前掌握的全部原始数据,”雷负责人的声音在安静的房间里格外清晰,“经过七个月不间断的监测和分析,我们排除了已知的所有脉冲星、类星体活动、仪器故障、近地空间干扰乃至秘密军事试验的可能性。

    ” 一位天体物理学家接口道:“最令人困惑的是它的‘非自然感’与‘低效率’并存。

    它的某些频谱特征显示出非随机的相干性,这通常与智能调制相关。

    但它的信息承载效率又低得可怜,如果真是通信尝试,其技术水平甚至可能低于我们人类早期无线电水准。

    ” “像不像……一个蹒跚学步的婴儿,在黑暗中发出的第一声含糊不清的啼哭?”吴女士忽然用了一个文学化的比喻,目光却锐利地扫过在场众人,最后落在林墨身上。

     林墨凝视着屏幕,大脑在“记忆图书馆”中飞速检索比对。

    无数科幻作品中的“第一次接触”场景、SETI理论、甚至是一些关于宇宙背景辐射中可能存在隐写信息的边缘科学假说……信息洪流般掠过。

     他沉默着,没有立刻发表看法。

    这种级别的会议,贸然开口是愚蠢的。

     专家们继续讨论,提出了几种主流假说:某种未知的宇宙宏观量子效应;一个技术刚起步的原始文明;某个早已消亡的文明遗留下的、仍在自动运行的“灯塔”碎片;甚至是高维物理现象在三维空间的低维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