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烟火
关灯
小
中
大
烟火日常与心境沉潜
晨雾如轻纱般笼罩着整座岛屿,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洒向沙滩时,我已背着渔具踏上了前往浅滩的路。
小黄和灰灰紧随其后,脚掌踩在湿漉漉的沙土上,留下两串深浅不一的脚印。
经过十多天的平静时光,岛上的一切都在晨光中显得格外祥和,只有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在空旷的天地间循环往复。
走到浅滩时,潮水刚退至一半,露出的滩涂上布满了星罗棋布的水洼。
我熟练地解开系在木桩上的渔网,麻绳在掌心摩擦出粗糙的触感。
这张渔网经过多次修补,边缘被我用藤蔓缠绕加固,网眼处偶尔还能看到被大鱼挣扎时撕裂的细小痕迹。
随着渔网缓缓展开,灰灰兴奋地跳进水中,溅起的水花惊得一群小鱼四处逃窜,恰好撞进渔网的包围圈。
“安分点!”我笑着呵斥一声,灰灰立刻甩着尾巴游回岸边,吐着舌头趴在沙滩上。
半个时辰后,我开始收网,粗麻绳在肩头勒出深深的印痕,随着渔网逐渐收紧,鱼儿挣扎的力道透过网线传来,沉甸甸的重量让脚步都变得迟缓。
收上岸的渔网里,石斑鱼、带鱼、小银鱼挤作一团,还有几只误闯的梭子蟹举着大螯,在鱼群中横冲直撞。
我将鱼获分类处理,体型较大的石斑鱼和带鱼被单独挑出,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抹上一层细盐,挂在晾晒架上;体型较小的杂鱼和蟹类则被装进竹篮,准备带回洞穴当早餐。
剩下的几十条鲜活的海鱼,我提着竹篮走向不远处的人工渔池。
渔池的水位保持得正好,清澈的海水里,之前投放的鱼群正悠闲地游弋,看到新的“伙伴”加入,纷纷凑上前来,激起一圈圈涟漪。
将鱼群倒入渔池后,我沿着池边的斜坡巡视了一圈。
用树枝搭建的护栏完好无损,引水沟渠里的海水缓缓流淌,闸门紧闭,确保了池内水位的稳定。
池底的鹅卵石被阳光晒得温热,几条胆大的鱼甚至敢凑到岸边,啄食我指尖残留的鱼鳞。
看着这生机勃勃的景象,心中涌起一股踏实的暖意——在这座孤岛上,每一点生活的积累,都是对抗未知的底气。
返回洞穴的路上,我绕道去了牛棚。
六头牛正悠闲地啃食着青草,阳光洒在它们油亮的皮毛上,反射出柔和的光泽。
两头奶牛看到我走近,抬起头“哞”了一声,声音温和。
我提着木桶走进牛棚,将桶放在奶牛身下,熟练地挤压着奶头,乳白色的牛奶顺着指缝流进桶里,发出“哗哗”的声响。
不一会儿,就接满了满满两桶牛奶,散发着浓郁的奶香。
回到洞穴时,阳光已经透过镜子的折射,将洞内照得明亮通透。
我将一桶牛奶倒进陶盆里,放在通风处静置,准备制作奶酪。
另一桶则倒进锅里,架在火上加热,煮沸后撇去表面的浮沫,倒入干净的陶罐中,冷却后便是新鲜的饮用水。
白
小黄和灰灰紧随其后,脚掌踩在湿漉漉的沙土上,留下两串深浅不一的脚印。
经过十多天的平静时光,岛上的一切都在晨光中显得格外祥和,只有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在空旷的天地间循环往复。
走到浅滩时,潮水刚退至一半,露出的滩涂上布满了星罗棋布的水洼。
我熟练地解开系在木桩上的渔网,麻绳在掌心摩擦出粗糙的触感。
这张渔网经过多次修补,边缘被我用藤蔓缠绕加固,网眼处偶尔还能看到被大鱼挣扎时撕裂的细小痕迹。
随着渔网缓缓展开,灰灰兴奋地跳进水中,溅起的水花惊得一群小鱼四处逃窜,恰好撞进渔网的包围圈。
“安分点!”我笑着呵斥一声,灰灰立刻甩着尾巴游回岸边,吐着舌头趴在沙滩上。
半个时辰后,我开始收网,粗麻绳在肩头勒出深深的印痕,随着渔网逐渐收紧,鱼儿挣扎的力道透过网线传来,沉甸甸的重量让脚步都变得迟缓。
收上岸的渔网里,石斑鱼、带鱼、小银鱼挤作一团,还有几只误闯的梭子蟹举着大螯,在鱼群中横冲直撞。
我将鱼获分类处理,体型较大的石斑鱼和带鱼被单独挑出,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抹上一层细盐,挂在晾晒架上;体型较小的杂鱼和蟹类则被装进竹篮,准备带回洞穴当早餐。
剩下的几十条鲜活的海鱼,我提着竹篮走向不远处的人工渔池。
渔池的水位保持得正好,清澈的海水里,之前投放的鱼群正悠闲地游弋,看到新的“伙伴”加入,纷纷凑上前来,激起一圈圈涟漪。
将鱼群倒入渔池后,我沿着池边的斜坡巡视了一圈。
用树枝搭建的护栏完好无损,引水沟渠里的海水缓缓流淌,闸门紧闭,确保了池内水位的稳定。
池底的鹅卵石被阳光晒得温热,几条胆大的鱼甚至敢凑到岸边,啄食我指尖残留的鱼鳞。
看着这生机勃勃的景象,心中涌起一股踏实的暖意——在这座孤岛上,每一点生活的积累,都是对抗未知的底气。
返回洞穴的路上,我绕道去了牛棚。
六头牛正悠闲地啃食着青草,阳光洒在它们油亮的皮毛上,反射出柔和的光泽。
两头奶牛看到我走近,抬起头“哞”了一声,声音温和。
我提着木桶走进牛棚,将桶放在奶牛身下,熟练地挤压着奶头,乳白色的牛奶顺着指缝流进桶里,发出“哗哗”的声响。
不一会儿,就接满了满满两桶牛奶,散发着浓郁的奶香。
回到洞穴时,阳光已经透过镜子的折射,将洞内照得明亮通透。
我将一桶牛奶倒进陶盆里,放在通风处静置,准备制作奶酪。
另一桶则倒进锅里,架在火上加热,煮沸后撇去表面的浮沫,倒入干净的陶罐中,冷却后便是新鲜的饮用水。
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