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格物初试

关灯
来,手里还捧着块绣着云纹的软布。

    三人踮着脚,小心翼翼地把灯架上的铜钩解开——那灯确实沉,小李子没抓稳,灯身晃了晃,吓得他脸都白了,赶紧用胳膊肘顶住。

    折腾了好一会儿,才把灯稳稳放在了殿中铺好软布的桌案上。

     朱允炆凑过去,半蹲下身。

    他没急着碰,先眯着眼看那连接灯盏和横杆的卡扣——黄铜做的,磨得发亮,看着是扣紧了,可指尖轻轻一推,卡扣竟微微动了动。

     “问题在这儿。

    ”他指着卡扣,声音不大,却让旁边的王钺和小内侍都凑了过来,“这卡扣看着严实,其实是里头的簧片松了——就像人手上的筋,拉得次数多了,就没力气了。

    它松了,灯盏和横杆没接紧,光自然就传不出来。

    ” “传……传不出来?”王钺挠了挠头,脸上满是懵。

    旁边的小李子也眨巴着眼,小声跟小禄子嘀咕:“光还能‘传’?不是点着就有了吗?” 朱允炆才想起自己漏了嘴——“簧片”“接触”这些词,在这儿就是天书。

    他不动声色地直起身,指尖摩挲着灯盏边缘的花纹,慢悠悠道:“前几日烧得糊涂时,我做了个梦。

    梦里有个穿青布衫的老叟,手里拿着些奇奇怪怪的小物件,跟我说了些‘格物’的道理。

    ” 他顿了顿,看了眼众人屏息的模样,继续道:“那老叟说,这光亮就像人身上的血,灯盏是心,卡扣是关节,关节要是堵了,血走不动,人就没力气;卡扣松了,光走不动,灯自然就暗了。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话一出口,王钺眼睛立马亮了——殿下这是得了仙人指点啊!他赶紧往后退了半步,恭恭敬敬地躬身:“原来如此!是老神仙怜恤殿下,才托梦传艺!这可是天大的吉兆!” 小李子和小禄子也赶紧跟着躬身,脸上的迷茫全变成了敬畏,连呼吸都轻了些。

     “吉兆不吉兆的,先不说。

    ”朱允炆摆了摆手,“去找根细铜丝来,要软些、韧些的——最好是能‘引火’的那种。

    ” 王钺哪儿还敢耽搁,转身就往外跑,没一会儿就捏着根半尺长的细铜丝回来,双手捧着递过去:“殿下,您看这个成不成?这是之前绣房用来固定金线的,软得很,也能导电……不是,也能引火!” 朱允炆接过铜丝,指尖触到冰凉的金属,心里有了底。

    他让小李子扶着灯盏,自己拿起旁边的小铜钳——这钳子是殿里用来修首饰的,个头不大,却沉甸甸的。

    他试着捏了捏钳口,力道没掌握好,指腹被钳柄硌得有点疼。

     “把卡扣再掰开些。

    ”他对小李子说。

     小李子赶紧用指尖捏住卡扣边缘,轻轻往外掰了点。

    朱允炆拿着铜丝,先把一端绕在卡扣的上端,缠了两圈,捏紧;再把另一端绕在卡扣下端,确保两端的铜丝都贴紧了黄铜——这样就能形成回路,跟他以前接电线似的。

     他的动作不算熟练,手指偶尔会抖一下,铜丝也缠得不算规整,额角还沁出了点细汗。

    王钺在旁边看着,心里直打鼓:就这么绕两根铜丝,真能修好? “好了。

    ”朱允炆放下钳子,把铜丝的接头处又捏了捏,站起身,“挂回去,添灯油试试。

    ” 王钺赶紧指挥两个小内侍,又小心翼翼地把灯挂回原处。

    小李子捧着灯油壶,往灯盏里注油,直到油面没过灯捻;小禄子则拿着火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