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暗处的目光
关灯
小
中
大
却还是带着股世家子弟的优越感:“不瞒殿下,臣跟几位勋戚子弟聊起这事,都觉得殿下是真有本事。
如今营造司刚立,正是用人的时候,咱这些人虽不如匠人懂手艺,但在军中、京里的人脉还是有些的——殿下要是用得上,尽管吩咐!” 这话听着是投靠,实则是试探。
朱允炆心里跟明镜似的:勋贵们见他势头起来了,想趁早搭上线,将来好借着他的势巩固自家地位,说不定还想把营造司的权柄分走些。
他端起桌上的凉茶抿了口,茶味清苦,正合此刻的心思:“曹国公和诸位的心意,孤心领了。
”他放下茶盏,指尖轻轻敲着杯沿,“只是营造司刚起步,眼下忙着定工具的标准、核物料的账目,都是些琐碎匠活,哪敢劳动国公、侯爷们?真要是到了需借重诸位的时候,孤定然会开口。
” 软乎乎的话,却把李景隆的“投诚”挡了回去。
李景隆脸上的笑僵了一瞬,随即又舒展开,起身作揖:“是臣唐突了,扰了殿下公务。
那臣就先告退,殿下若有差遣,遣人知会一声便是。
”他走的时候,双鱼佩的响声比来时沉了些,朱允炆看着他的背影,指尖在石桌上轻轻划着——这第一步试探,总算应付过去了。
接下来的几日,营造司倒算清净。
朱允炆带着工匠们把水平仪的标准定了,又去城外看了新挖的排水沟渠,回来时总觉得衙署外的树影里,藏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目光。
直到第七日傍晚,王钺捧着个紫檀木盒子进来,脸色有些凝重:“殿下,通政司转来的,北平燕王府的信,落款是‘四叔棣’。
” 朱允炆的心猛地沉了沉。
他打开盒子,里面是张洒金宣纸,墨迹遒劲得像要透纸而出,每个字都带着股金戈铁马的硬气。
他逐字读下去,信里的话却软得像棉花:“允炆吾侄如晤:闻侄近日康健,学业精进,更于营造一事显奇才,叔心甚慰。
兄(朱标)早逝,吾等为叔者,当竭力护持。
然京城繁华,亦多纷扰,侄年少聪慧,需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营造之事虽利民,亦需循序渐进,勿要操之过急,引得物议沸腾,反为不美。
叔在北平,一切安好,边关风物壮阔,与江南迥异,他日有暇,可来一观……” 字里行间都是长辈的关切,可朱允炆读着,却觉得指尖发僵,像是握着块从北平捎来的冰。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哪是告诫?分明是提醒他:你太扎眼了,小心被人盯上。
如今营造司刚立,正是用人的时候,咱这些人虽不如匠人懂手艺,但在军中、京里的人脉还是有些的——殿下要是用得上,尽管吩咐!” 这话听着是投靠,实则是试探。
朱允炆心里跟明镜似的:勋贵们见他势头起来了,想趁早搭上线,将来好借着他的势巩固自家地位,说不定还想把营造司的权柄分走些。
他端起桌上的凉茶抿了口,茶味清苦,正合此刻的心思:“曹国公和诸位的心意,孤心领了。
”他放下茶盏,指尖轻轻敲着杯沿,“只是营造司刚起步,眼下忙着定工具的标准、核物料的账目,都是些琐碎匠活,哪敢劳动国公、侯爷们?真要是到了需借重诸位的时候,孤定然会开口。
” 软乎乎的话,却把李景隆的“投诚”挡了回去。
李景隆脸上的笑僵了一瞬,随即又舒展开,起身作揖:“是臣唐突了,扰了殿下公务。
那臣就先告退,殿下若有差遣,遣人知会一声便是。
”他走的时候,双鱼佩的响声比来时沉了些,朱允炆看着他的背影,指尖在石桌上轻轻划着——这第一步试探,总算应付过去了。
接下来的几日,营造司倒算清净。
朱允炆带着工匠们把水平仪的标准定了,又去城外看了新挖的排水沟渠,回来时总觉得衙署外的树影里,藏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目光。
直到第七日傍晚,王钺捧着个紫檀木盒子进来,脸色有些凝重:“殿下,通政司转来的,北平燕王府的信,落款是‘四叔棣’。
” 朱允炆的心猛地沉了沉。
他打开盒子,里面是张洒金宣纸,墨迹遒劲得像要透纸而出,每个字都带着股金戈铁马的硬气。
他逐字读下去,信里的话却软得像棉花:“允炆吾侄如晤:闻侄近日康健,学业精进,更于营造一事显奇才,叔心甚慰。
兄(朱标)早逝,吾等为叔者,当竭力护持。
然京城繁华,亦多纷扰,侄年少聪慧,需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营造之事虽利民,亦需循序渐进,勿要操之过急,引得物议沸腾,反为不美。
叔在北平,一切安好,边关风物壮阔,与江南迥异,他日有暇,可来一观……” 字里行间都是长辈的关切,可朱允炆读着,却觉得指尖发僵,像是握着块从北平捎来的冰。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哪是告诫?分明是提醒他:你太扎眼了,小心被人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