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暗处的目光

关灯
“大明营造司”的牌子往原东宫闲置廨宇门口一挂,像块烧红的烙铁丢进了猪油里——滋滋拉拉溅起的不只是朝官们的议论,更是藏在朱墙根下、暖阁深处的无数道目光。

    五日内平了皇城根的泽国,这等手段早不是“奇技淫巧”能搪塞的,连往日里私下嚼舌根说皇太孙“仁弱”的勋贵,如今见了朱允炆的仪仗,都得把腰弯得再低些。

     奉天殿的龙涎香飘得比往日更久。

    朱元璋指尖摩挲着御案上的奏章,那是户部递上来的营造司经费核销本,字里行间都是“妥帖”。

    他抬眼望向殿外,檐角的铜铃在风里晃了晃,映着日头闪了点冷光。

    “赏是该赏,”老皇帝喉间滚出句低语,指节叩了叩案角,“但这小子藏的本事,得让暗卫盯紧些——朕倒要看看,他能把这潭浑水搅到哪一步。

    ”话音落时,殿外影影绰绰掠过个黑衣人影,悄无声息地融进了宫墙的阴影里。

     朱允炆这会儿正蹲在营造司的廊下,手里捏着半截炭笔,在石板上画水平仪的刻度。

    几个老工匠围着他,指节粗糙的手点着线条:“殿下,这‘准星’若用青铜铸,怕是容易受潮气影响。

    ”他刚要开口,王钺就猫着腰凑过来,声音压得极低:“殿下,曹国公李景隆来了,就在外间候着。

    ” “李景隆?”朱允炆捏着炭笔的手顿了顿,炭灰落在石板上,晕开个小黑点。

    李文忠的儿子,袭了曹国公爵位,年轻勋贵里最会摆谱的主儿——更要紧的是,历史上就是这主儿带着几十万大军,把建文朝的家底都败光了。

    他把炭笔往石台上一放,拍了拍手上的灰:“请他进来。

    ” 脚步声先飘了进来,带着腰间双鱼佩的叮咚响。

    李景隆穿了件石青底绣金线的锦袍,领口袖口都滚着貂皮边,走得大步流星,目光却跟探照灯似的扫过衙署——简陋的木桌,墙上挂着的图纸,还有朱允炆身上那件洗得发浅的常服。

    他眼里飞快地掠过丝讶异,随即躬身行礼,声音亮得能掀了屋顶:“臣李景隆,参见太孙殿下!” “曹国公不必多礼。

    ”朱允炆指了指旁边的木凳,语气平和得像在聊天气,“坐吧。

    今日过来,是有什么事?” 李景隆一坐下就笑,嘴角翘得恰到好处,既显热情又不逾矩:“殿下这营造司可是给咱大明长脸了!五日平内涝,连工部那些老匠人都竖大拇指,臣听了都觉得心潮澎湃,特来给殿下道贺!”他往前凑了凑,声音压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