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银行的诞生
关灯
小
中
大
音未落,太常寺卿周讷已出列跪地,花白的胡须颤抖,“陛下,自古只有百姓给官府交钱,哪有官府给百姓送钱的道理?这不是与民争利,竟是官府倒贴!长此以往,国库岂非要空?”
朱允炆俯身扶起老臣,目光扫过群臣:“周卿只知其一。
民间白银藏于暗处,如死水一潭;存入银行,便成活水。
百两白银散于民间无用,万两聚于银行,便可办大事。
此乃‘聚财’——聚天下之闲钱,为天下办事。
” 不等众人消化,他已指向“贷”字,笔下画出田宅、工坊、漕船的简图:“江南商要扩织机,西北要修水渠,官府要造火器,缺银怎么办?可向银行借贷,以田产、工坊或未来收益作押。
银行派专人查验评估,合格便放贷,收取三分利钱。
这利钱,远胜支付给储户的息钱,此乃‘生财’。
” “至于‘汇’与‘兑’,”他的炭笔在木板两端各画 一座城,中间连起一条虚线,“山西商人在扬州收盐利,要运银回太原,雇镖局需花五分费用,还怕盗匪。
如今在扬州银行存银,拿 一张‘汇票’,到太原分行便可支取,汇费只需一分,安全又省利。
这便是‘汇’。
” 最后,他在“兑”字旁画了张钞票的模样,重重圈住:“银行将发新版宝钞,与旧钞不同—— 其一,每发一贯钞,银行存一两白银作保,见票即兑,绝不拖欠;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其二,格物院造特殊纸墨,纸上有水印,油墨遇光变色,仿造者立斩!” 炭笔猛地顿在“银”字下方,写出两个力透纸背的大字:“信用”。
“银行的根基,不是银钱,是信用!”朱允炆的声音陡然提高,龙袍随动作扬起,“旧宝钞败在滥发无度,朕的新钞胜在储备十足。
朕以天子之尊立誓,以全国赋税为保,新钞永远可兑白银!若失信,朕愿受太庙罚跪三日!” 此言一出,殿内鸦雀无声。
但片刻后,反对之声便如潮水般涌来。
“陛下,官办放贷,与民争利,恐引民怨!”“纸钞再精,不如白银实在!百姓怎会信?”“若遇谣言,百姓齐来兑银,银行无银可付,天下必乱!”“这分明是王安石青苗法翻版!当年强制摊派,民不聊生,陛下忘了?” 户部侍郎的最后一句,让殿内瞬间安静。
王安石变法的教训刻骨铭心,连朱允炆的祖父都曾提及此事。
朱允炆却笑了,笑容里带着了然:“诸卿所虑,朕皆深思过。
先说青苗法——其错不在法,在执行。
官吏强制摊派,收五分利,层层盘剥,才害了百姓。
朕的银行,借贷自愿,利钱明定三分,由格物院派专人审核,官吏敢伸手便斩。
” 他转向质疑挤兑的御史:“朕已定‘准备金’之制——每存百两白银,留二十两在库,其余八十两放贷。
就算十户储户有两户来兑,也足以应对。
且内帑先拨五百万两打底,朕的内库银,也先存一百万两进去。
” 面对“与民争利”的指责,他目光如炬:“银行赚的利钱,一半补国库,一半扩分行、降汇费。
民间商能赚更多钱,官府能办更多事,这是双赢,何来争利?” 最后,他掷下炭笔,炭屑飞溅:“朕意已决!” “即日起,筹建大明皇家银行,总行设南京正阳街,朕任总督办,户部尚书兼行长。
苏杭、扬州、广州等十城先开分行!”“格物院三月内造出防伪纸墨
民间白银藏于暗处,如死水一潭;存入银行,便成活水。
百两白银散于民间无用,万两聚于银行,便可办大事。
此乃‘聚财’——聚天下之闲钱,为天下办事。
” 不等众人消化,他已指向“贷”字,笔下画出田宅、工坊、漕船的简图:“江南商要扩织机,西北要修水渠,官府要造火器,缺银怎么办?可向银行借贷,以田产、工坊或未来收益作押。
银行派专人查验评估,合格便放贷,收取三分利钱。
这利钱,远胜支付给储户的息钱,此乃‘生财’。
” “至于‘汇’与‘兑’,”他的炭笔在木板两端各画 一座城,中间连起一条虚线,“山西商人在扬州收盐利,要运银回太原,雇镖局需花五分费用,还怕盗匪。
如今在扬州银行存银,拿 一张‘汇票’,到太原分行便可支取,汇费只需一分,安全又省利。
这便是‘汇’。
” 最后,他在“兑”字旁画了张钞票的模样,重重圈住:“银行将发新版宝钞,与旧钞不同—— 其一,每发一贯钞,银行存一两白银作保,见票即兑,绝不拖欠;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其二,格物院造特殊纸墨,纸上有水印,油墨遇光变色,仿造者立斩!” 炭笔猛地顿在“银”字下方,写出两个力透纸背的大字:“信用”。
“银行的根基,不是银钱,是信用!”朱允炆的声音陡然提高,龙袍随动作扬起,“旧宝钞败在滥发无度,朕的新钞胜在储备十足。
朕以天子之尊立誓,以全国赋税为保,新钞永远可兑白银!若失信,朕愿受太庙罚跪三日!” 此言一出,殿内鸦雀无声。
但片刻后,反对之声便如潮水般涌来。
“陛下,官办放贷,与民争利,恐引民怨!”“纸钞再精,不如白银实在!百姓怎会信?”“若遇谣言,百姓齐来兑银,银行无银可付,天下必乱!”“这分明是王安石青苗法翻版!当年强制摊派,民不聊生,陛下忘了?” 户部侍郎的最后一句,让殿内瞬间安静。
王安石变法的教训刻骨铭心,连朱允炆的祖父都曾提及此事。
朱允炆却笑了,笑容里带着了然:“诸卿所虑,朕皆深思过。
先说青苗法——其错不在法,在执行。
官吏强制摊派,收五分利,层层盘剥,才害了百姓。
朕的银行,借贷自愿,利钱明定三分,由格物院派专人审核,官吏敢伸手便斩。
” 他转向质疑挤兑的御史:“朕已定‘准备金’之制——每存百两白银,留二十两在库,其余八十两放贷。
就算十户储户有两户来兑,也足以应对。
且内帑先拨五百万两打底,朕的内库银,也先存一百万两进去。
” 面对“与民争利”的指责,他目光如炬:“银行赚的利钱,一半补国库,一半扩分行、降汇费。
民间商能赚更多钱,官府能办更多事,这是双赢,何来争利?” 最后,他掷下炭笔,炭屑飞溅:“朕意已决!” “即日起,筹建大明皇家银行,总行设南京正阳街,朕任总督办,户部尚书兼行长。
苏杭、扬州、广州等十城先开分行!”“格物院三月内造出防伪纸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