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杭高到贵中
关灯
小
中
大
所住。
胸口挂着“难民陈祥达”的符号,吃饭时和其他难民抢菜吃,吃第二碗饭没有菜了,就买豆腐乳下饭。
我们的难民符号大约挂了个把月,直到3月4日,我们才搬出南正街收容所,登上国立贵州中学(1939年春改名国立第三中学)租用的德江汽轮,成为贵州中学的学生。
在贵中校委会和老师们的带领下,当天就离长沙,横渡洞庭湖,开往湘西的重镇常德,向黔东铜仁进发了。
国立贵中的师生大队在常德换乘沅江上的小木船,每船坐十来个人,由船工背纤而行,一天只能走几十里路,在船上吃,也在船上宿。
到达桃源县后,因为前方不平静,停在桃源等了十几天。
桃源县城西南35里有个桃花源,就是模拟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而建的,曲径通幽,风景佳丽。
我曾和同学们三次往返70里去桃花源玩,陶醉于世外桃源的梦境。
我们从常德到辰溪,乘小木船停停走走,走了个把月。
由于早春水浅,辰溪以上,小木船不能再前进了,我们只好舍舟徒步西行。
全校师生几百人,初一小同学只十二三岁,各班还有很多女生,而湘西地区山峦叠峰,匪患频仍。
全校师生在贾国恩和魏孝亭等校务委员老师们组织带领下,一天只走三五十里,由辰溪经过怀化(榆树湾)和芷江到达晃县。
休息一天后,再分两天走完最后90里路程,全队走到平安抵达校址所在地的铜仁。
我们国立贵州中学师生大队从3月4日自长沙出发,经常德、辰溪到铜仁,全程约1500华里,为时40天,终于平安抵达目的地。
一路上由于校领导和老师们的严密组织,周到照顾,克服了艰难险阻,使全体学生平安到达学校,得以续诵弦歌。
校领导和老师们对于我们流亡学生的体贴和爱护,他们爱生如子的崇高师德是我们全体国立三中的学生所永远不能忘怀的,也是“留将几许写黔东”的今日史页所应该大书特书的。
我们于4月14日抵达铜仁后,看到作为校本部和高中部的原旅部五层大楼,作为女生宿舍的车公馆的雅致小筑,作为初中部的文坛和师范部的文庙的古典建筑,都非常满意。
想不到在这遍地烽烟的岁月,在这偏僻的黔东山城,居然有这么多的空闲建筑可以拨给我们作为现成校舍,我们实在太幸福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师生们到校后,领导上抓紧雇工整修校舍,添置床桌,举行编级考试,积极准备开学上课。
我们这批来自东南地区的流亡学生,抓紧逛铜仁城内的石板街道,用初次见到的大铜板买凤水当水烟吃,访游铜江鹭渡和东山古寺,乐享山青水绿的旖旎风光。
只短短一星期,随着编级考试的举行,我编在高三丙班(文科
胸口挂着“难民陈祥达”的符号,吃饭时和其他难民抢菜吃,吃第二碗饭没有菜了,就买豆腐乳下饭。
我们的难民符号大约挂了个把月,直到3月4日,我们才搬出南正街收容所,登上国立贵州中学(1939年春改名国立第三中学)租用的德江汽轮,成为贵州中学的学生。
在贵中校委会和老师们的带领下,当天就离长沙,横渡洞庭湖,开往湘西的重镇常德,向黔东铜仁进发了。
国立贵中的师生大队在常德换乘沅江上的小木船,每船坐十来个人,由船工背纤而行,一天只能走几十里路,在船上吃,也在船上宿。
到达桃源县后,因为前方不平静,停在桃源等了十几天。
桃源县城西南35里有个桃花源,就是模拟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而建的,曲径通幽,风景佳丽。
我曾和同学们三次往返70里去桃花源玩,陶醉于世外桃源的梦境。
我们从常德到辰溪,乘小木船停停走走,走了个把月。
由于早春水浅,辰溪以上,小木船不能再前进了,我们只好舍舟徒步西行。
全校师生几百人,初一小同学只十二三岁,各班还有很多女生,而湘西地区山峦叠峰,匪患频仍。
全校师生在贾国恩和魏孝亭等校务委员老师们组织带领下,一天只走三五十里,由辰溪经过怀化(榆树湾)和芷江到达晃县。
休息一天后,再分两天走完最后90里路程,全队走到平安抵达校址所在地的铜仁。
我们国立贵州中学师生大队从3月4日自长沙出发,经常德、辰溪到铜仁,全程约1500华里,为时40天,终于平安抵达目的地。
一路上由于校领导和老师们的严密组织,周到照顾,克服了艰难险阻,使全体学生平安到达学校,得以续诵弦歌。
校领导和老师们对于我们流亡学生的体贴和爱护,他们爱生如子的崇高师德是我们全体国立三中的学生所永远不能忘怀的,也是“留将几许写黔东”的今日史页所应该大书特书的。
我们于4月14日抵达铜仁后,看到作为校本部和高中部的原旅部五层大楼,作为女生宿舍的车公馆的雅致小筑,作为初中部的文坛和师范部的文庙的古典建筑,都非常满意。
想不到在这遍地烽烟的岁月,在这偏僻的黔东山城,居然有这么多的空闲建筑可以拨给我们作为现成校舍,我们实在太幸福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师生们到校后,领导上抓紧雇工整修校舍,添置床桌,举行编级考试,积极准备开学上课。
我们这批来自东南地区的流亡学生,抓紧逛铜仁城内的石板街道,用初次见到的大铜板买凤水当水烟吃,访游铜江鹭渡和东山古寺,乐享山青水绿的旖旎风光。
只短短一星期,随着编级考试的举行,我编在高三丙班(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