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沙到铜仁上学回忆片段
关灯
小
中
大
吴可培
1938年冬春之交,因抗日战争,湖南长沙汇集了从苏、浙、皖、京(南京)、沪、杭沦陷区流亡而来的许多学校的学生,也有教师。
当时国家在内地创建了几所国立中学来收留,在贵州铜仁创建了国立第三中学。
我在长沙办理登记后,就被分配到三中。
一、辗转赴校途 1938年3月间,分配进三中的学生,在长沙集结出发去铜仁。
我们坐上雇来的小船,共10余艘,都是摇橹又撑篙、在江河行驶的一式小船。
10多条船组成船队,因陆路交通不便,浩浩荡荡船过洞庭湖,到常德后逆沅江而上。
船到桃源,因听说前站有土匪抢劫,停了近10天。
湘西沅江流域一带当时贫穷,土匪常出没抢劫,不安全,部分土匪组集团、有武装,还多与当地腐败政府勾结。
后来船队由地方派武装人员护送才续行,武装人员到另一地方当局管辖区后返回,由后续地方当局换派人员接替,听说校方得向各地方当局“孝敬”金钱。
某日船行至一处,船家指江边远处高山顶说有土匪,虽无人敢上去,但土匪不抢当地区百姓,山顶树木葱郁,隐约可见庙宇。
船有时停靠,我们上岸,常见路边民房空无一人,听船家说百姓怕抢劫躲上山。
先头人员沿途贴标语,说明是流亡学生、行李简单,求地方人士关照。
沅江流于两山之间,水流湍急、险滩接连,逆流上行船极难。
每人有校方发的险滩名称表,过险滩时,船主把我们关进船舱,不许晃动,还招拉纤人沿江岸喊着拉船。
一次过大险滩,下午船停滩前,滩岸靠山有座庙,内有“伏波将军”佛像,船家上岸跪拜、烧香求平安。
回船时遇乌鸦盘旋,船家用饭粒抛喂,称乌鸦是“伏波将军”士兵,啄食是将军降福,次日晨便能平安过滩,迷信
当时国家在内地创建了几所国立中学来收留,在贵州铜仁创建了国立第三中学。
我在长沙办理登记后,就被分配到三中。
一、辗转赴校途 1938年3月间,分配进三中的学生,在长沙集结出发去铜仁。
我们坐上雇来的小船,共10余艘,都是摇橹又撑篙、在江河行驶的一式小船。
10多条船组成船队,因陆路交通不便,浩浩荡荡船过洞庭湖,到常德后逆沅江而上。
船到桃源,因听说前站有土匪抢劫,停了近10天。
湘西沅江流域一带当时贫穷,土匪常出没抢劫,不安全,部分土匪组集团、有武装,还多与当地腐败政府勾结。
后来船队由地方派武装人员护送才续行,武装人员到另一地方当局管辖区后返回,由后续地方当局换派人员接替,听说校方得向各地方当局“孝敬”金钱。
某日船行至一处,船家指江边远处高山顶说有土匪,虽无人敢上去,但土匪不抢当地区百姓,山顶树木葱郁,隐约可见庙宇。
船有时停靠,我们上岸,常见路边民房空无一人,听船家说百姓怕抢劫躲上山。
先头人员沿途贴标语,说明是流亡学生、行李简单,求地方人士关照。
沅江流于两山之间,水流湍急、险滩接连,逆流上行船极难。
每人有校方发的险滩名称表,过险滩时,船主把我们关进船舱,不许晃动,还招拉纤人沿江岸喊着拉船。
一次过大险滩,下午船停滩前,滩岸靠山有座庙,内有“伏波将军”佛像,船家上岸跪拜、烧香求平安。
回船时遇乌鸦盘旋,船家用饭粒抛喂,称乌鸦是“伏波将军”士兵,啄食是将军降福,次日晨便能平安过滩,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