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铜仁三中
关灯
小
中
大
单国桢
20世纪40年代初期是中华民族的苦难时代,神州大地的精华都处在日本帝国主义者铁蹄之下,人民颠沛流离朝不保夕。
我家从江西逃到湖南西部小镇浦市,父亲找到一个纱厂的工作要安定下来。
我则继续西上到贵州铜仁,考进了国立三中高中部。
这是1943年暑期的事。
当时国立三中已有相当基础,校区在铜仁市的东部,有高中部、女子部、初中部和实验部。
校长李超英不仅继承了创校时的精神和规模,继续收容从战地逃难来的教师和学生,而且充实教学设备,招收当地和附近的学生,但由于政府经济拮据,不得不逐渐缩减班次。
在我进入三中的时候,已没有同级多班的规模了。
到了钟宏校长时期(我在高三),高中部和女子部有些班级就合班上课了。
在这同一时期,原在湖南芷江的国立二十中学,奉教育部令和三中合并。
其中高初中部学生全部合并到三中相应班级,只有师范部独立成为一部,因为当时三中没有师范部。
所以在国立三中校史上有两个师范部,即是前期国立贵州中学的师范部,和后期从国立二十中学来的师范部。
我在三中整整3年。
高中部的老师们有张伊林教国文,程芸教英文,付沐民教三角学,杨骏教生物学,史志宏教化学。
三年级仍是付老师教解析几何,林希宋教物理,李刚教英文。
这些老师可以说是三中的精华。
他们不仅在功课上给了我们充实的内容,而且在精神方面也培养了独立思维的能力。
当然并不是每位老师都是如此,其中也有几位滥竽充数,上课时候照本宣科,敷衍了事的。
同学们虽不满意,但也无可奈何。
因为当时的师资力量非常缺乏,除了传统观念认为“吃粉笔灰是没有出息的”以外,在那个兵荒马乱的时候,人们都想能逃到大后方找个比较平安的地方安家糊口,或者参加抗战工作。
学习方面,国文是重要课程之一。
我的语文知识不仅仅是从课本中获得,老师们在介绍课文的时候,除了解释文意以外,还分析作者背景和主旨,加入一些评论,来启发我们的思想。
有位老师(好像是伍芷中老师)只教过我们一个学期的国文。
他上作文课,常首先提出几个问题,然后逐题讲解写文章的时候应该注意的重点。
同班有几位同学(好像是伍润民)按照他所说的重点,加以发挥,投稿到当地报纸副刊,居然登载出来,还赚了些稿费。
英文老师程芸教书很认真严格。
我在高一和高三的时候每学期都要补考洋文。
每天早上到处都是朗读英文的声音。
到了高三的时候,换了李刚老师,课堂内全用英语,连解释文意也是英语,比较能引起我们的注意和学习兴趣。
这一年我再也不补考了! 数学老师傅求学,后来做了高中部主任和高三的导师。
他平日不苟言笑,不怒而威。
同学们都怕他,但是他对我们很关怀,有时还带我们外出野餐。
当时我们男生合班上课,不免交些异性朋友。
他曾对我们讲过一次话,大意是说年纪人不妨多交朋友,该婚嫁,要保持距离,不要相信“一见钟情”,来往几次该婚嫁,要保持距离,从长远处着想,这样才会有真正的幸福婚姻。
事实证明,这个观点非常正确。
傅老师在我们高三的时候为我们复习数学,从三角、大代数到解析几何都包括在内。
有一次他要我们提出一些难题大家一同解答。
我就提出了一个很复杂的三角恒等式要求证。
他做了一阵子,试了好几种步骤都做不出来。
同学中也没有人能做出来。
最后他问我:“你从哪里找来这个题目?”我说:“就在我们教科书后面!”他翻开一看,笑着说:“这不已经证明出来了吗?”我说:“太复杂了,看看有没有简单的方法!我没有想到傅老师这样的资深老师竟然还没有掌握有限的教材。
一位兼职老师是法院的检查官(可惜我记不得他的
我家从江西逃到湖南西部小镇浦市,父亲找到一个纱厂的工作要安定下来。
我则继续西上到贵州铜仁,考进了国立三中高中部。
这是1943年暑期的事。
当时国立三中已有相当基础,校区在铜仁市的东部,有高中部、女子部、初中部和实验部。
校长李超英不仅继承了创校时的精神和规模,继续收容从战地逃难来的教师和学生,而且充实教学设备,招收当地和附近的学生,但由于政府经济拮据,不得不逐渐缩减班次。
在我进入三中的时候,已没有同级多班的规模了。
到了钟宏校长时期(我在高三),高中部和女子部有些班级就合班上课了。
在这同一时期,原在湖南芷江的国立二十中学,奉教育部令和三中合并。
其中高初中部学生全部合并到三中相应班级,只有师范部独立成为一部,因为当时三中没有师范部。
所以在国立三中校史上有两个师范部,即是前期国立贵州中学的师范部,和后期从国立二十中学来的师范部。
我在三中整整3年。
高中部的老师们有张伊林教国文,程芸教英文,付沐民教三角学,杨骏教生物学,史志宏教化学。
三年级仍是付老师教解析几何,林希宋教物理,李刚教英文。
这些老师可以说是三中的精华。
他们不仅在功课上给了我们充实的内容,而且在精神方面也培养了独立思维的能力。
当然并不是每位老师都是如此,其中也有几位滥竽充数,上课时候照本宣科,敷衍了事的。
同学们虽不满意,但也无可奈何。
因为当时的师资力量非常缺乏,除了传统观念认为“吃粉笔灰是没有出息的”以外,在那个兵荒马乱的时候,人们都想能逃到大后方找个比较平安的地方安家糊口,或者参加抗战工作。
学习方面,国文是重要课程之一。
我的语文知识不仅仅是从课本中获得,老师们在介绍课文的时候,除了解释文意以外,还分析作者背景和主旨,加入一些评论,来启发我们的思想。
有位老师(好像是伍芷中老师)只教过我们一个学期的国文。
他上作文课,常首先提出几个问题,然后逐题讲解写文章的时候应该注意的重点。
同班有几位同学(好像是伍润民)按照他所说的重点,加以发挥,投稿到当地报纸副刊,居然登载出来,还赚了些稿费。
英文老师程芸教书很认真严格。
我在高一和高三的时候每学期都要补考洋文。
每天早上到处都是朗读英文的声音。
到了高三的时候,换了李刚老师,课堂内全用英语,连解释文意也是英语,比较能引起我们的注意和学习兴趣。
这一年我再也不补考了! 数学老师傅求学,后来做了高中部主任和高三的导师。
他平日不苟言笑,不怒而威。
同学们都怕他,但是他对我们很关怀,有时还带我们外出野餐。
当时我们男生合班上课,不免交些异性朋友。
他曾对我们讲过一次话,大意是说年纪人不妨多交朋友,该婚嫁,要保持距离,不要相信“一见钟情”,来往几次该婚嫁,要保持距离,从长远处着想,这样才会有真正的幸福婚姻。
事实证明,这个观点非常正确。
傅老师在我们高三的时候为我们复习数学,从三角、大代数到解析几何都包括在内。
有一次他要我们提出一些难题大家一同解答。
我就提出了一个很复杂的三角恒等式要求证。
他做了一阵子,试了好几种步骤都做不出来。
同学中也没有人能做出来。
最后他问我:“你从哪里找来这个题目?”我说:“就在我们教科书后面!”他翻开一看,笑着说:“这不已经证明出来了吗?”我说:“太复杂了,看看有没有简单的方法!我没有想到傅老师这样的资深老师竟然还没有掌握有限的教材。
一位兼职老师是法院的检查官(可惜我记不得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