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木头匣子 我替你易容

关灯
书房里一切如旧,显然徐之秋并未发现曾有人闯入过。

    这回段白月用半透纱袋装了夜明珠,即便没有月光,也刚好能微微照亮。

     楚渊低头快速誊抄账本,段白月守在一边,眼光片刻也未曾离开他的侧脸。

    据传当年大楚皇后姿容绝世,如今看来也是有凭有据——否则如何能生出这般俊朗英挺的皇子。

     “好了。

    ”楚渊吹干墨迹,又将一切都恢复原状,“走吧。

    ” 平心而论,段白月有些舍不得就这么走。

     楚渊却已经出了门。

     段白月心里叹气,在后头跟上。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大街上,有更夫在往过走。

     四周空旷,段白月一把握住身边人的手腕,带着他落入一处小院。

     “老爷……”耳边淫词浪语不断,两串红艳艳的灯笼高悬屋檐,是一处青楼。

     段白月:“……” 楚渊先是愣了一下,而后便恼怒挥手将人甩开,独自一人回了驿站,头也不回锁上卧房门。

     四喜公公碰了一鼻子灰,低声问:“皇上为何生气?” 段白月同样压低声音回答:“因为查到了徐之秋的案底。

    ” 四喜公公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 看着紧闭的屋门,段白月将四喜打发回去休息,自己坐在台阶上看月亮。

     天色一点点亮起来,楚渊将整理好的账目放在一边,长出了一口气。

     总算没有白费这一夜时光。

     门外,段白月正在掰虫渣喂蜘蛛,看着约莫有成年男子拳头大,黑白相间有些瘆人。

     楚渊刚推门就看到这一幕,于是脸色一僵。

     段白月:“……” 楚渊问:“这是何物?” “不知道。

    ”段白月站起来,将蜘蛛扫到墙角,语调随意,“刚从院子里捡来的。

    ” 白额蛛晕头转向,显然极度不理解为什么饭刚吃到一半,便被主人丢到了草丛里。

     “想吃什么?”段白月问,“我去买回来。

    ” “账目上的那些图形之间都有规律可循。

    ”楚渊道,“只要找准方法,其实并不难看懂。

    ” “所以?”段白月试探。

     “虽说只誊抄了几页,不过单凭这几页账目上的数额,便足以证明徐之秋不仅贪,还是个大贪。

    ”楚渊道。

     “这便有些说不过去了。

    ”段白月摇头,“贪也要有路子,他到底私下在做什么勾当,居然有本事不动声色如此敛财,甚至连百姓也未觉出异样。

    ” 楚渊皱眉坐在台阶上,显然也未想清楚。

     “就算一时半刻找不到答案,饭总得要吃。

    ”段白月道,“否则便不是皇帝,而是神仙了。

    ” “想个法子,逼徐之秋自己露出马脚。

    ”楚渊道。

     段白月点头:“好。

    ” 楚渊好笑:“如此轻易便说好?” “答应过的事情,我自会想办法做到。

    ”段白月坐在旁边,“不过有条件。

    ” 楚渊神情一僵,扭头看他。

     段白月挑眉:“西南府从来不吃亏。

    ” “又想要什么?”楚渊神情疏离,语调也微微变冷,“整片西南,如今可都是段王的。

    ” 段白月笑笑,起身大步出了小院。

     四喜公公与他擦肩而过,还想着要笑呵呵打招呼,余光却扫见楚渊的神情,于是慌忙低头躬身,未敢再多言一句。

     四下一片静谧,白额蛛小心翼翼爬过来,继续啃先前掉在地上的虫渣,还要时时提心吊胆,免得被踩扁。

     四喜公公站在一边,心里亦是担忧,先前皇上与西南王还好好的,就一夜的工夫,这到底是怎么了。

     约莫过了一炷香的光景,楚渊站起来想回房,段白月却又从院墙跳了下来。

     “段王还有事?”楚渊错开视线。

     “刚买的卤水烧鸡。

    ”段白月握住他的手腕,将人带到屋内关上门,声音里有些笑意,“安心吃完,我便答应帮你。

    ” 楚渊:“……” 四喜公公屏气凝神,弯腰在外头听。

     段白月洗了手,打开纸包扯下一只鸡腿,肥嫩嫩金黄黄,还在往下滴汁,看上去颇为诱人。

     楚渊迟疑片刻,方才道:“这就是你所谓的条件?” “否则呢?”段白月将鸡腿递给他:“连吃了三天素面,知道的说是皇帝,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谁家和尚。

    ” 楚渊:“……” 段白月自己也啃了一口肉,叹气道:“在外头奔波一天,估摸今晚回来又是一碗青菜面,至少先混点油水。

    ” 楚渊哭笑不得,擦擦油腻的手指,自己剥了个卤蛋吃。

     听屋里头两个人重新开始谈天,四喜公公才算是松了口气,继续站在外头,悠闲揣着手看云彩。

     又过了一日,城中开始有流言传开,说是皇上对徐知府极为不满,估摸着过不了多久便会下旨,撤了官职将人召回王城。

     又有人说,怕不仅仅是革职如此简单,旁人再问缘由,却又没人能说得上。

     还有人说,这回不单是徐知府,估摸连王城里的徐老爷也要受牵连。

     一时间传闻到处飞,百姓说什么都有,自然也传到了徐之秋的耳朵里。

     于是他便愈发惴惴不安起来,整日里如同见了猫的老鼠,连饭也吃不下去,生怕会被皇上传唤。

     这日下午,一辆堆满柴火的板车从后门进了知府衙门,随行几人都在伙房帮着卸货,却唯独有一个身材瘦小的男子,急匆匆径直去了后院。

     段白月落下树,在后头悄无声息跟上。

     “你怎敢现在前来?”徐之秋正在书房写信,突然就被人从身后一把捂住了嘴,登时大惊失色。

     “大人不必担忧。

    ”那送柴山民解开他的穴道,声音清脆,竟是个女子易容而成。

     “现如今这城里,可四处都是御林军!”徐之秋连连跺脚。

     “大人也知道局势危机。

    ”那女子嗤笑,“连三岁的小娃娃都在说,皇上对大人的政绩颇为不满,只是光着急怕没大作用,唯有答应教主的要求,方能有机会保住乌纱帽。

    ” “皇上尚且在城中,有何事不能等到日后再说?”徐之秋压低声音,咬牙切齿。

     “若是皇上不在,只怕大人也不会甘心受制于人。

    ”女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