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吃羊肉泡馍

关灯
了一家酒楼……” 岳宝华向来不太会讲人是非,乔二少贸然提出,他还没组织好语言该怎么说。

     “用宝华楼同样的菜,价格比宝华楼低,打着您徒弟的名义,抢您的生意?”岳宁问。

     孙女几乎全猜对了,这也太……岳宝华点头:“是啊!” “爸爸跟我聊过这事,他告诉我,一个年轻厨子,要靠口碑出名,即便菜做得再好吃,也得好多年才能有知名度。

    借着父辈的名声,这是条捷径。

    但这条捷径是以父辈为阶梯往上爬,要是自己子孙,父辈自然竭尽全力托举,可要是徒弟,那就是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但这也没办法避免,不收徒,把手艺留在家里,传男不传女,最终也会慢慢消亡。

    唯有眼界开阔,徒弟强,我更强,自己不断推陈出新,才是正途。

    要是真没办法,有一天徒弟超越了自己,那又何尝不是一种荣耀?” 这些当然不是岳志荣教岳宁的,这是岳宁上辈子做烧腊饭连锁店时遇到的情况。

     当时公司准备赴港上市,却在这时与投资方在经营上起了冲突,投资方居然拉着她的一个高管出去,另创一个同类品牌。

     投资方有钱,她的那个高管还带走了好几个骨干,迅速按照他们公司的模式开店。

    对手是最了解自己的人,在他们来势汹汹的攻击下,她的公司出现危机,上市计划搁置,这是她创业中最大的一次挫折。

     这个时候她推出一款玻璃脆皮烧鸭饭,一推出就爆火,成了网红产品,却也把她的宁烧腊推向了风口浪尖。

    很多老广出来批评,说宁烧腊做的烧腊不正宗。

    偏偏喜欢吃的人,排着长队就为这一口。

     那家一看他们爆火,很快就跟进推出同款产品,这让她很恼火,原创太难,那家就盯着他们公司抄。

     那家在各大平台打广告,广告一打,流量更大,众多美食博主开始测评两家产品,宁烧腊在口味上胜出,那家在性价比上胜出。

     宁烧腊有新品,先做一波营销,那家紧接着来第二波营销,等于顺便帮他们营销。

     他们公司加速扩张,那家也跟进,五年内,他们的店开到哪儿,那家店就在几百米之内,日本的池袋店两家并排开,排队的人都能连到一起。

    虽说品类相似,但通过差异化竞争,两家发展都很迅猛。

     虽然最终两家都赚钱了,但岳宁心里还是膈应,毕竟谁也不想被这么盯着吸血。

     “是我心量狭窄了。

    ”岳宝华感叹道。

     对比之下,他觉得自己的心胸实在不算宽广。

    而且在这样的山村里,儿子能把孙女教成这样。

    要是儿子还在,肯定能做出一番事业。

     “这个我们上课有案例。

    ”乔君贤跟岳宝华说,“华叔,你知道家乡鸡和麦当劳吗?” 岳宝华点头:“知道,那家卖炸鸡的开了很多家店后,后来草草收场了,他们的鸡没什么鸡味。

    麦当劳生意好像不错。

    ” “在港城,一家惨淡收场,一家却迅速占领快餐市场。

    但在美国,两家竞争异常激烈,他们会在相近地段开店,还有一家汉堡包皇,三家临近开。

    我到了那个地方就会想,今天要吃哪家。

    他们生意都很好。

    ”乔君贤放下筷子,“我也狭隘了。

    ” “我当时就跟我爸说,凭什么呀?就像我在学堂考试,我考了满分,同桌抄我也考了满分,我们一起领满分奖励,我心里能高兴吗?”岳宁说道,“我也没有爸爸那么宽阔的胸怀,尤其是那家店还叫胜华楼,还在靠便宜货抢客流的阶段,就想胜过师傅了?低级,不要脸!” 宁宁这么凶巴巴地骂,岳宝华笑了起来:“傻孩子。

    吃好了,我们回去吧!” 四个人一起走出饭馆,在路上,乔君贤说:“那个丁胜强可不止是拿着和你爷爷一样的菜品竞争,他还使阴招。

    ” “什么阴招?” “我爷爷隔一阵就去宝华楼吃华叔亲手做的老鼠斑,这个习惯有二十多年了,华叔的徒弟都知道。

    这次约好时间过去,华叔订的鱼被丁胜强强行买走了……” 岳宁侧过头问岳宝华:“爷爷,他这么恶心您,您就不能拿盆洗脚水倒他们家锅里?” 岳宝华:…… 吃过晚饭,岳宁回到宾馆。

    刚才回来路上,看到宾馆拐角有个邮筒。

    自己要跟爷爷回港城了,远在上海的莫伯伯还不知道,肯定还在为她收集高考资料给她寄过来。

     她去楼下向前台要了信纸和信封,上楼写好信,从包里拿出邮票贴上,拿着信正要出宾馆门。

     “岳小姐。

    ” 岳宁回头,乔君贤拿着相机走过来:“出去?” 岳宁举起手里的信:“给长辈寄信,告诉他我要去港城了。

    你呢?” “从窗口看到有晚霞,想再去拍几张照片。

    ” 岳宁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红霞染了半边天,夕阳下的鼓楼,有着恢弘与沧桑交织的美。

    鼓楼不远处,古塔屹立。

     “一起去散散步?”乔君贤问她。

     上辈子来这里,这座古都满是仿唐建筑,夜幕降临,华灯璀璨,游人如织。

    在喧嚣繁华中,自己曾感叹,要是返璞归真,只剩古迹,该多好? 今天有了这个机会,岳宁点头:“好啊!” 岳宁跑去把信投进邮筒,然后和乔君贤一起朝鼓楼走去。

     乔君贤找角度对准鼓楼拍照:“我爷爷让我回来走走,看着这鼓楼,我能想象盛唐的长安是何等繁华。

    ” “嗯?钟鼓楼是明代洪武年间修建的,是明清风格。

    ”岳宁顺口说道。

     “啊?”乔君贤有些尴尬,“原来是这样。

    ” 岳宁话一出口就后悔了,这方面要是没刻意了解过,又有多少人能知道呢? “要是没刻意研究过,一般人不知道汉唐和明清建筑的区别很正常。

    ”岳宁说道。

     “你不是在山村里长大的吗,怎么会知道这么多?他们都说内地的孩子这些年没好好读书,你怎么懂这么多?”乔君贤说出了自己的疑惑,她会做菜那是有传承,可在商业机会方面也懂那么多,实在让他想不明白。

     “我刚才不是去寄信吗?就是那个长辈教我的。

    他是来小杨沟改造的知识分子,刚好和我们父女俩住一起。

    建筑是他的家学渊源,他大女儿很喜欢建筑,和妻儿分离,他有时候把我当成她女儿,会说很多建筑方面的事,听着听着就懂了。

    ”岳宁仰头,“你看,明清建筑和汉唐建筑最大的区别就是斗拱……” “原来是这样。

    ”乔君贤说,“岳小姐,你站那儿,我给你拍张照片?” “好啊!”岳宁找位置,找了个斜对角,“这里可以吗?” “可以。

    ”乔君贤举起相机对着她拍。

     拍完照,两人走到前面,乔君贤有些不确定地问:“这佛寺是唐代的,这座塔我记得是玄奘法师为供奉从天竺带回的佛像、舍利和佛经所建?” “是啊!港城还教这个吗?” 乔君贤摇头:“我自己找资料看的。

    殖民地嘛,历来重英轻中,很少有关于中国的内容。

    ” 乔君贤兴致勃勃地拍照,岳宁仰望古塔,古塔层层而上,长着青绿的植物。

    佛寺巍峨,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