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考中啦!

关灯
另一头,书房里。

     谢星珩尚不知道自家两个崽,在跟顾家小郎君抢药喝。

    他这个老父亲睁眼狂吹,什么孩子聪明,孩子懂事,孩子乖巧,张口就来。

     他想通过顾慎行的关系,给两个娃娃找个师父。

    今天先做个铺垫,改日有需求,好开口。

     顾慎行挺稀罕他家两个孩子的,长得好看,也活泼,还会撒娇。

     “该启蒙了吧?你教他们识字了吗?” 谢星珩点头:“不是传统的启蒙方式,现在他俩会一些常用字。

    ” 顾慎行知道常用字,扫盲班会用到的,他夫郎苏冉还拿了一份回来,现在在弄“每日一字”教学,尽微薄之力,办个开放式扫盲班。

     顾慎行不太理解:“你家娃娃应该可以正统的学习啊?” 谢星珩当他俩是幼儿园小班的崽,学着玩着,认认字卡,正式入学前,能有一两百字的识字量就差不多了。

     这年头,有点家底的人家,小孩子启蒙都早,三岁就要抓紧了。

    两个宝宝还算聪明,字卡盘着,再有字块玩具配合,识字量还不错。

     不过换个形式,比如说写在纸上,尤其是书本里的,夹杂在许多句子里的某个字词,他俩就不认识了。

    现在属于“情景认字”阶段。

     这也不急。

     谢星珩见过小学初中成绩一般般,到了高中才发力的人,小孩子玩玩没关系。

     顾慎行听了好羡慕:“我之前买了字块游戏,我家孩子挺喜欢的,我爹说玩物丧志,愣是不让他玩。

    一天天的读书、背书,我也不能插嘴管教,哎。

    ” 谢星珩把顾慎行的爹刷掉。

    这人不适合做两个小宝贝的老师,太严格了,对双方都是折磨。

     “你家不至于吧?家大业大的,何至于此?”谢星珩问。

     顾慎行摇头:“越是家业大,越是不松懈。

    我还算好的,我堂弟读书没读出来,人懒又好色,我叔叔管教没教成,养得他越发叛逆,你知道他现在是什么下场吗?” 谢星珩:“每天抄书?” 顾慎行提醒他:“我堂弟好色。

    ” 谢星珩有个猜测,不确定道:“放他在家里生孩子?” 顾慎行打了个哆嗦。

     “对,管不住,见一个爱一个,他爹一气之下把人全给他抬回家了。

    他给家里贡献很大,一个人就有八个娃。

    ” 谢星珩:“……” 他家咋这样,令人害怕。

     顾慎行说:“这些小娃娃也不知有什么魔力,我堂弟原来多不服管教一人?还说他成家以后会好些,成家没改,头几个娃娃出生,他也没感觉,现在孩子慢慢大了,他也改了性儿,为着孩子轻松点,每天能见见,带出去玩玩,他爹说什么,他听什么……哦,对了,他比我早成亲,他最大的孩子都六岁了。

    家里热闹的时候,三个弟媳同一个月生孩子。

    ” 谢星珩听着前面只感到无语、害怕,听到后边,也深有同感。

     小娃娃,是有种难言的魔力。

     这话题简要带过,顾慎行有正事跟他说。

     “我听你的主意在搞教育方面的东西,拉了几个人入伙,都是能沉得下心做学问的人,原嫌弃启蒙教学太简单,我劝说一番,说这事办成,利好天下百姓,功德无量。

    他们想着民间私塾的水平,答应了。

    目前编写了三册小书,我拿给你看看。

    ” 顾慎行没有一般读书人的酸腐,日常说话甚至会乱用成语。

    最开始谢星珩都没想到他有状元之才。

     他组织人手,对启蒙教材的要求是“文盲都能听懂”。

     他不希望启蒙只是识字,选了些常用的故事,想教一些道理、一些实际有用处的东西。

    便参考他在丰州县的见闻,做了几个版本的书册。

     有最正统的寓教于乐版本,根据现有的启蒙书籍来拆分,每一课都是生词加小故事。

     这个版本的,拿到私塾去,效果不错。

    比枯燥的跟读、背诵有趣,正值启蒙年龄的小学生们都爱听。

     还有普法版本,同样有生词和小故事,故事替换成了公堂案件,这个内容很吸引人,他们到市井去试过,百姓们都爱听。

    讲故事时,带着教几个故事里提到的字词,百姓们也会跟着看看,学一学。

     另有商务版本。

    依然是生词加小故事,但故事是一个个的手艺活。

     比如谢星珩教的肥料之法。

    生词以蚯蚓肥、追肥、增产为主。

    里头还有其他手工活。

     这个版本最受欢迎,试教学的时候,每一场的人数都爆满,百姓还嫌不够,想要加场次。

     谢星珩翻书看了,每一册都薄薄的,若放在私塾里,三天就上完课了。

    放在市井上“野课”,或是扫盲班进行,亦或者是给那些识得些许字的人来自学,就极为不错。

     可惜,没有字典。

     若有字典,便能推行试试。

     识字量不够的人,也能看书。

     当然,要是有字典,启蒙扫盲就简单了。

     顾慎行他们现在是卡住了,不知前进方向。

    都做的话,也太杂了些。

    贪多嚼不烂。

     他想让谢星珩给个建议:“我是倾向商务版本的,本来嘛,当初说搞教育,就是为了给百姓扫盲。

    能上得起私塾的孩子,可以往后挪一挪。

    朝廷科举就取那么些人,再教也没意思。

    ” 先拔高百姓的识字率,然后再进行下一步。

    比如说教他们一些道理,那时再从经义书里节选来学。

     谢星珩沉思片刻,说:“你既然有了分阶段的想法,这几册书,就可以照着你的想法来分。

    商务版肯定是流传最广的版本,也是最利好百姓的版本。

    这一版可以继续完善,然后再做普法版本。

    这不仅仅是扫盲,更是科普读物,符合你的事业发展,也能作为百姓能看得懂、且感兴趣的‘故事书’,最后才是道理。

    ” 顾慎行点头。

     商务版面临两个难题,一是可供教学的东西实在少。

    二是文人清高,利好农务的,他们编纂时还好,都比较积极。

    写到手工,也还成。

    讲到变现,说到银子……不提也罢。

     “倒是能分工,把商务版的留给愿意写的人来干,目前就我一个。

    ”顾慎行说。

     他眼巴巴看着,就差直接要谢星珩来帮忙了。

     谢星珩脑子里有货,他跟顾慎行说:“我得闲会写点东西,但你自己整理。

    ” 顾慎行松口气,也叹口气:“人员一分,这件事不知何时才能成。

    ” 谢星珩摇头:“好饭不怕晚。

    这些东西其实还能再做一个梳理,把其中的字词做梳理,编成生词册子,毕竟言语都很简单,做好生词册子,教完以后,他们能互相请教,专项学习。

    挣钱的事,没人会不认真,都怕出了纰漏。

    这块儿整理出来,可以配合嫂子在做的‘每日一字’扫盲班来,在正式推广之前,让百姓们多识点字。

    ” 等商务版启蒙书上市,也别嚷嚷着不公平。

    从前勤学好学的人,识字多,就是会看得快,抢占先机。

     谢星珩垂眸,转眼就有个发展时间线梳理出来。

     以此为初期目标,到百姓们能投入到这个事业中来时,朝廷应该也能静下心,办些实事,到时有人领着百姓们做事,推广会更加顺利,经济也会飞速发展。

     经济发展起来,就会有诸多利益冲突。

    普法势在必行,两相结合,再让他们知礼懂礼。

    这个阶段性安排还不错。

     当前几年,则是积累期。

     他如此这般跟顾慎行说,顾慎行释怀,“我还是太急了。

    对了,我爹说想请你到家里吃饭,我是说等你考试成绩出来再说,到时你们一家是走是留都有个着落,做什么都好安排。

    ” 现在来京城,又惦记着成绩,还想抓一抓殿试,夫郎孩子都在,哪里能安心维系人情? 谢星珩跟他道谢,答应到时一定去拜访。

     他俩有交情,家庭之间的往来是必须的,时机合适,就要走动走动。

     正事聊完,谢星珩跟他说闲话,比如书斋的书籍。

     顾慎行一听就笑,“是不是衙门东边的及第书斋?那是我开的。

    ” 谢星珩:“……也是你让你家伙计那样吹我?你看看那些文章,你让人花钱买去看,你心不痛吗?” 顾慎行笑得好大声:“那怎么了?等你今年取中,我还要专门装帧一本对照版,挣钱嘛,这有什么。

    ” 谢星珩一听,这也行。

     “给我分点儿,多的不说,我家孩子的尿布钱总要挣到吧?” 顾慎行答应了:“到时我让人去找你问几个问题,嗯……就是你说过的‘采访’,别家书斋请你,你可不能去。

    ” 谢星珩:“……” 怎么的,他还是个红人了? 临走前,谢星珩从顾慎行书架上捞了两套书,一套兵书,统共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