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关灯
晨光微露的旷野 要么我拾起你扔下的白手套 要么你接住我甩过去的剑 要么你我各乘一匹战马 远远离开这天的帅旗 离开如云的战阵 决胜负于城下 对于这批学者,这些诗句或许太硬。

    但我确实想用这种方式,拦住他们的车队。

    对视着,站立在沙漠里。

    他们会说,你们无力研究;那么好,先找一个地方,坐下来,比比学问高低。

    什么都成,就是不能这么悄悄地运走祖先给我们的遗赠。

     我不禁又叹息了,要是车队果真被我拦下来了,然后怎么办呢?我只得送缴当时的京城,运费姑且不计。

    但当时,洞窟文献不是确也有一批送京的吗?其情景是,没装木箱,只用席子乱捆,沿途官员伸手进去就取走一把,在哪儿歇脚又得留下几捆,结果,到京城时已零零落落,不成样子。

     偌大的中国,竟存不下几卷经文!比之于被官员大量糟践的情景,我有时甚至想狠心说一句:宁肯存放在伦敦博物馆里!这句话终究说得不太舒心。

    被我拦住的车队,究竟应该驶向哪里?这里也难,那里也难,我只能让它停驻在沙漠里,然后大哭一场。

     我好恨! 不止是我在恨。

    敦煌研究院的专家们,比我恨得还狠。

    他们不愿意抒发感情,只是铁板着脸,一钻几十年,研究敦煌文献。

    文献的胶卷可以从外国买来,越是屈辱越是加紧钻研。

     我去时,一次敦煌学国际学术讨论会正在莫高窟举行。

    几天会罢,一位日本学者用沉重的声调作了一个说明:“我想纠正一个过去的说法。

    这几年的成果已经表明,敦煌在中国,敦煌学也在中国!” 中国的专家没有太大的激动,他们默默地离开了会场,走过王道士的圆寂塔前。

     ◇◆莫高窟◆◇ 莫高窟对面,是三危山。

    《山海经》记,“舜逐三苗子三危”。

    可见它是华夏文明的早期屏障,早得与神话分不清界线。

    那场战斗怎么个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