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关灯
小
中
大
,从原始巫觋口中唱出来,从孔子庄子那里说下来,从李白杜甫苏东坡嘴里哼出来,响起在塞北沙场,响起在江湖草泽,几千年改朝换代未曾改掉它,《二十五史》中的全部吆喝、呻吟、密谋、死誓、乞求都用着它,借大一个版图间星星点点的茅舍棚寮里全是它,这么一座语言山,还不大么?
但是,山一大又容易让人迷失在里边。
苏东坡早就写好一首哲理诗放着呢:“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终身沉埋在华语圈域中的人很难辨识华语真面目,要真正看清它,须走到它的边沿,进出一下山门。
我揣想最早进出山门的比较语言学家是丝绸之路上的客商。
听到迎面而来的驼铃,首先要做的是语言上的判断。
那时唐朝强盛,华语走红,种种交往中主要是异邦人学华语。
这就像两种溶液相遇,低浓度的溶液只能乖乖地接受高浓度溶液的渗透。
尽管当时作为国际都市的长安城大约有百分之五的人口是各国侨民、外籍居民及其后裔,华语反而因他们的存在而显得更其骄傲。
请读这一阕词: “云带雨,浪迎风,钓翁回掉碧湾中。
春酒香熟妒鱼美。
谁同醉?缆却扁舟蓬底睡。
” 这竟然出自一个沿着“丝绸之路”而来的波斯商人后代的手笔!他叫李殉,在唐代诗歌领域已占有一席之地。
就从这几句便足可看出,华语,连带着它背后的整个华夏文化人格,曾经被一个异邦人收纳到何等熨帖的程度。
语言优势与心理优势互为表里,使得唐代的中国人变得非常大度。
潇潇洒洒地请一位波斯大酋长代表中国出使东罗马,请一位日本人担任唐朝国家图书馆馆长(秘书监),科举考试也允许外国留学生参加,考上了称作“宾贡进土”,也能在朝廷担任官职。
这些外国人当然都讲华语,都在一种无形强磁波的统摄下,不必深加防范的。
在这种情况下,华语对于别种语言,不太平等。
抱着极平等的心态深入往返于两种语言文化间的,或许应首推玄奘。
他如此艰辛地走啊走,为的是走出实在太辽阔也太强大的华语文化圈。
但是,无论是他的出去还是回来,他对华语文化和梵文文化完全不存一丁点儿厚此薄彼的倾向,在他的脚下和笔下,两种语言文化只有互补性的发现,还不构成争胜式的对峙。
于是,一些极为温煦的场景出现了:并不太信仰佛教的唐太宗愉快地召见了这位远游归来已经多年没说华语的大师,还亲赐一篇《圣教序》来装点玄奘带回来的一大堆梵文经典。
这位很有文化见识的皇帝特地请人用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字拼集出这篇《圣教序》,让华语文化更增添一层形
苏东坡早就写好一首哲理诗放着呢:“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终身沉埋在华语圈域中的人很难辨识华语真面目,要真正看清它,须走到它的边沿,进出一下山门。
我揣想最早进出山门的比较语言学家是丝绸之路上的客商。
听到迎面而来的驼铃,首先要做的是语言上的判断。
那时唐朝强盛,华语走红,种种交往中主要是异邦人学华语。
这就像两种溶液相遇,低浓度的溶液只能乖乖地接受高浓度溶液的渗透。
尽管当时作为国际都市的长安城大约有百分之五的人口是各国侨民、外籍居民及其后裔,华语反而因他们的存在而显得更其骄傲。
请读这一阕词: “云带雨,浪迎风,钓翁回掉碧湾中。
春酒香熟妒鱼美。
谁同醉?缆却扁舟蓬底睡。
” 这竟然出自一个沿着“丝绸之路”而来的波斯商人后代的手笔!他叫李殉,在唐代诗歌领域已占有一席之地。
就从这几句便足可看出,华语,连带着它背后的整个华夏文化人格,曾经被一个异邦人收纳到何等熨帖的程度。
语言优势与心理优势互为表里,使得唐代的中国人变得非常大度。
潇潇洒洒地请一位波斯大酋长代表中国出使东罗马,请一位日本人担任唐朝国家图书馆馆长(秘书监),科举考试也允许外国留学生参加,考上了称作“宾贡进土”,也能在朝廷担任官职。
这些外国人当然都讲华语,都在一种无形强磁波的统摄下,不必深加防范的。
在这种情况下,华语对于别种语言,不太平等。
抱着极平等的心态深入往返于两种语言文化间的,或许应首推玄奘。
他如此艰辛地走啊走,为的是走出实在太辽阔也太强大的华语文化圈。
但是,无论是他的出去还是回来,他对华语文化和梵文文化完全不存一丁点儿厚此薄彼的倾向,在他的脚下和笔下,两种语言文化只有互补性的发现,还不构成争胜式的对峙。
于是,一些极为温煦的场景出现了:并不太信仰佛教的唐太宗愉快地召见了这位远游归来已经多年没说华语的大师,还亲赐一篇《圣教序》来装点玄奘带回来的一大堆梵文经典。
这位很有文化见识的皇帝特地请人用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字拼集出这篇《圣教序》,让华语文化更增添一层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