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关灯
小
中
大
现空虚,让生命回归生命,反而会带来根本的轻松和安全。
空,是一种无绳、无索、无栏、无墙、无羁、无绊的自由状态。
好像什么都没有了,又好像什么都有了。
在空的世界,有和没有,是同一件事。
只不过,以空为识,获得洞见,就不一样了。
有和没有,也都进入了觉者的境界。
我想用中国古人的一句名言“四海之内皆兄弟”,来解释空。
你看,既然是“四海之内”,那就把地域放空了,把邦国放空了,把故乡放空了,把家庭也放空了。
这一系列的放空,使胸襟无限扩大,可谓气吞山河。
好像是一层又一层的失去,却是一层高于一层的俯视。
在如此辽阔的精神天地中,“兄弟”也是一个空概念,因为早已突破了原来的血亲关系。
原来的血亲兄弟一遇到这个大概念,也就抽去了封闭性和排他性,不再固化。
可见,正是这个空概念的“兄弟”,使人类世界亲如一家。
空,因撤除界线而通向了伟大。
“四海之内皆兄弟”这话,在佛教传入之前就在中国流传了,却符合了佛教精神。
中国还有一句俗语,叫“退一步海阔天空”。
在各种对峙、冲突中,这句话的效果百试不爽,而对人的心理慰藉更是无与伦比。
“海阔天空”中的“空”,虽是文学修辞,却符合佛教本义。
试想,“退一步”就能如此开阔了,多退几步又会如何呢?应该明白,这里所谓的退,并不是消极的退让,而是对事物空性的逼近。
原来那种鼻子对鼻子、剑戟对剑戟的“狠劲”,其实都是迷误。
在这个意义上,空,是一种因放弃、删除、减负之后产生的美好境界。
对于这一点,我忍不住还要从美学上加添几句。
东方诗画中的“空境”,是“上上胜境”。
“空即是色”的道理,在东方美学中获得过最佳印证。
但这不仅仅属于东方,属于中国。
英国戏剧家彼得·布鲁克(Pete B ook)所著《空的空间》(TheEmptySpace
空,是一种无绳、无索、无栏、无墙、无羁、无绊的自由状态。
好像什么都没有了,又好像什么都有了。
在空的世界,有和没有,是同一件事。
只不过,以空为识,获得洞见,就不一样了。
有和没有,也都进入了觉者的境界。
我想用中国古人的一句名言“四海之内皆兄弟”,来解释空。
你看,既然是“四海之内”,那就把地域放空了,把邦国放空了,把故乡放空了,把家庭也放空了。
这一系列的放空,使胸襟无限扩大,可谓气吞山河。
好像是一层又一层的失去,却是一层高于一层的俯视。
在如此辽阔的精神天地中,“兄弟”也是一个空概念,因为早已突破了原来的血亲关系。
原来的血亲兄弟一遇到这个大概念,也就抽去了封闭性和排他性,不再固化。
可见,正是这个空概念的“兄弟”,使人类世界亲如一家。
空,因撤除界线而通向了伟大。
“四海之内皆兄弟”这话,在佛教传入之前就在中国流传了,却符合了佛教精神。
中国还有一句俗语,叫“退一步海阔天空”。
在各种对峙、冲突中,这句话的效果百试不爽,而对人的心理慰藉更是无与伦比。
“海阔天空”中的“空”,虽是文学修辞,却符合佛教本义。
试想,“退一步”就能如此开阔了,多退几步又会如何呢?应该明白,这里所谓的退,并不是消极的退让,而是对事物空性的逼近。
原来那种鼻子对鼻子、剑戟对剑戟的“狠劲”,其实都是迷误。
在这个意义上,空,是一种因放弃、删除、减负之后产生的美好境界。
对于这一点,我忍不住还要从美学上加添几句。
东方诗画中的“空境”,是“上上胜境”。
“空即是色”的道理,在东方美学中获得过最佳印证。
但这不仅仅属于东方,属于中国。
英国戏剧家彼得·布鲁克(Pete B ook)所著《空的空间》(TheEmptySpace